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帕拉小说 > 其他类型 > 红火日记景哥儿蒋崇安无删减+无广告

红火日记景哥儿蒋崇安无删减+无广告

微风吹树梢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现在天黑的早,因着买牛的缘故回来的比平时晚些,路过大槐树的时候坐那闲聊的人不算多。像这种时候,像张婶这种话痨是少不了的,往往只要家里没什么事,她总是最后一个走的,今天也不例外。远远的看见有人牵着牛车进村,就在谈论是谁家。等人走近了,才看清楚是蒋家。走过来摸着牛惊呼:“呦!呦!呦!这可是牛车啊!蒋老汉可真有本事,这都牵回来牛车了,咱村也就村长和李家有!”李家也算村里的富户,李老汉在家闲不住,给家里买了牛车,做接送人的生意。平日里谁家去镇上,不想走路的,就会搭他家的牛车,一个人收两文钱。蒋家新买了牛车也高兴,蒋父乐呵呵的回:“是啊,这不是天天拉货实在累得慌,最近也攒了点银子,就想着买辆牛车,咱们也轻松轻松。”财不外露的道理,到哪都是通用...

主角:景哥儿蒋崇安   更新:2025-01-11 17:5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景哥儿蒋崇安的其他类型小说《红火日记景哥儿蒋崇安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微风吹树梢”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现在天黑的早,因着买牛的缘故回来的比平时晚些,路过大槐树的时候坐那闲聊的人不算多。像这种时候,像张婶这种话痨是少不了的,往往只要家里没什么事,她总是最后一个走的,今天也不例外。远远的看见有人牵着牛车进村,就在谈论是谁家。等人走近了,才看清楚是蒋家。走过来摸着牛惊呼:“呦!呦!呦!这可是牛车啊!蒋老汉可真有本事,这都牵回来牛车了,咱村也就村长和李家有!”李家也算村里的富户,李老汉在家闲不住,给家里买了牛车,做接送人的生意。平日里谁家去镇上,不想走路的,就会搭他家的牛车,一个人收两文钱。蒋家新买了牛车也高兴,蒋父乐呵呵的回:“是啊,这不是天天拉货实在累得慌,最近也攒了点银子,就想着买辆牛车,咱们也轻松轻松。”财不外露的道理,到哪都是通用...

《红火日记景哥儿蒋崇安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现在天黑的早,因着买牛的缘故回来的比平时晚些,路过大槐树的时候坐那闲聊的人不算多。

像这种时候,像张婶这种话痨是少不了的,往往只要家里没什么事,她总是最后一个走的,今天也不例外。

远远的看见有人牵着牛车进村,就在谈论是谁家。

等人走近了,才看清楚是蒋家。

走过来摸着牛惊呼:“呦!呦!呦!这可是牛车啊!蒋老汉可真有本事,这都牵回来牛车了,咱村也就村长和李家有!”

李家也算村里的富户,李老汉在家闲不住,给家里买了牛车,做接送人的生意。

平日里谁家去镇上,不想走路的,就会搭他家的牛车,一个人收两文钱。

蒋家新买了牛车也高兴,蒋父乐呵呵的回:“是啊,这不是天天拉货实在累得慌,最近也攒了点银子,就想着买辆牛车,咱们也轻松轻松。”

财不外露的道理,到哪都是通用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的积累轻易展现出来,不然总会招惹许多麻烦。

村里人听蒋父这么说也没说什么酸话,毕竟蒋家每天拉着一堆货去镇上卖,村里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张婶听了回:“是啊,你们每天这么辛苦,买个牲口也是应该的,只是这牛不少钱吧。”

蒋父点头道:“是,想着虽然比驴子贵几两银子,但农忙的时候还能帮着耕地,人也不那么辛苦,也算值了。”

张婶听他这么说想着也是:“说的也在理,贵点也有贵的好处,好好干总能挣回来。”

蒋崇安在一旁说:“是,还是张婶看的明白。”

张婶也是个知趣的,见人夸自己自然高兴。

“那是,婶子毕竟活了这么多年,看的明白着呢。”

蒋崇安点头:“谁说不是。这天也不早了,今天回来的晚,我们还得早点回去,我娘在家等不着我们该急了。”

张婶一看天也意识到有些晚了:“哎哟!看见你家这牛车,看得我眼热都忘了时间了,快回去吧,我也得赶紧回家了。”

几人连忙散了,各回各家。

蒋父三人到家,景哥儿就喊:“娘,福宝快出来看,咱家的牛到家了,长的可壮了。”

蒋母一听,赶紧出来,看着院里踱步的牛儿:“好啊,这牛看着可真壮,挑的好。”

福宝出来后绕着牛一圈一圈的跑:“咱家也有牛了,真好,以后可以坐大牛车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庆祝,家里多了一口,在村里像牛、驴这种大牲口都是当家人对待的。

当晚看见的人少归少,但总归是一个村里的,消息很快也传开了。

知道蒋家买牛了,周围的邻居也都愿意过来看看沾沾喜气,蒋家也算是热闹了好几天。

可能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家里每个上门的都是来道喜的,就总有人会来给你添堵。

这天,蒋家的门又被敲响,蒋母在家也没在意,以为还是来看牛的。

心里想着怎么这个时辰来了,蒋父他们还没回来,现在过来也看不见。

拍拍手上的灰,往门口边走边问:“谁啊?”

蒋母打开门看见来人,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门外,不是别人,正是蒋父的亲娘,她的婆婆王氏。

王氏见蒋母给她开了门,话也不说就要往里进。

蒋母虽然不喜欢她这个婆婆,但是人来了也没说什么,她也不能把人往外赶,于是关上院门,把王氏迎进屋。

蒋母给王氏倒了杯茶,问道:“娘,您今个怎么有空过来了,这个月的钱不都给你送过去了。”

自从上次王氏来家里闹过,商量好了每个月给王氏一百文后,蒋崇安每月月初都会及时把钱给王氏送过去。

王氏拿到了钱,这几个月也没再来闹过事,平时不见面,一家人都要快忘了王氏难缠的性子。

今天王氏一登门,蒋母脑中的弦一下子绷紧了,以往那些被王氏刁难的往事,一幕幕全在眼前旋转。

王氏开口不善道:“怎么有空,怎么没事还不能来转转了,这可是我儿子家,我来我儿子家,我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蒋母听她这么说,也不想在与她说什么:“那娘你坐着歇会,我那还有点活,我先出去了。”

王氏一听她要走忙说:“走什么走,我话都还没说完呢,我让你走了吗?”

蒋母知道她是来找事的,但这是自己的婆婆,在她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之前,自己也不能说什么。

只是一直忍让也是不可能的,蒋母活了这几十年,也不可能一点脾气也没有,自己又不是刚进门的小媳妇,为什么要一直忍让她。

蒋母一看王氏这个架势,往旁边的椅子上一坐:“那娘你说,我听着。”

王氏开口:“这段时间花销大,你给我多拿点银子来。”

蒋母暗道果然如此,每每过来都是来要银子,只是之前都商量好了,哪还能一来就给她的道理。

“娘,之前不都说好了一个月一百文,咱村里谁家有我们给的多。再说村里花钱少,米面也都给你送过去,你还有什么花销。”

王氏一听就急了:“怎么没有花销,我有个头疼脑热的不得花钱啊。”

王氏这话说的蒋母不由发笑,强忍着说:“娘,哪回你有个不舒服不是直接就来找我们拿钱了,这段时间也瞧着你身子一直爽利,也没听人说不舒服。”

王氏恼到:“怎么,我不舒服还得跟你说啊,别那么多废话,赶紧给我拿钱,怎么你们一家子又卖东西又买牛车的,我给你拿点钱咋了。”

这下蒋母知道王氏的来意了,感情她是看家里这段时间多添件生意,又买了牛车,来这打秋风来了。

原来,自从蒋家开始做板栗饼后,蒋家人忙,村里就有一些嘴碎的跑到王氏打听。

“你看你家的二小子,家里又卖猪肉又卖板栗饼的,该是挣了不少钱吧。”

王氏本就对蒋父一家有意见,现在也没好话:“谁知道他们挣了多少钱,卖了这么长时间东西,也不说过来看看我。”

那人见王氏没说出自己想听的,故意刺激她:“要说你也真有福,大儿子、小闺女都去镇上住了,留下个二小子也是个有能耐的,只是也不见他们过来孝敬孝敬你。”

一连串的话语激的王氏是越想越生气,尤其是后来又听这些婆子说蒋有福这个臭小子买牛车了。

自己花钱大手大脚的,一点都想不起来自己这个老娘,憋着火,这不今天看见蒋有福那几个走了,自己赶快过来要点钱。

蒋有福在家的话自己还得有些顾虑,现在家里只剩一个儿媳,料想她也不敢不拿给自己。

王氏从来看不见蒋有福的好,未曾想过蒋有福是她三个孩子里给的最多的。


回到家中,蒋母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蒋父和蒋崇安也已经收拾好坐在院里说话。

蒋崇安听见院门响动,扭头看去就见景哥儿和福宝进门,于是赶紧起身去接过两人手里的东西。

“你们这是摘什么去了,这满满一筐的,怎么也不回来喊我过去拿。”蒋崇安问。

景哥儿回:“去山上摘了一些板栗,还有些寻常见的山货,东西也不重哪还至于再叫你过去。”

蒋崇安翻开竹筐表层的山货露出下面的板栗说:“那明天可以让娘做板栗饼吃了,也好久没吃了,说着还有点想了。”

福宝一听蒋崇安这样说也说道:“哥,我和嫂嫂在山上还说想吃板栗饼,回来你就说了,咱们可真是哪个什么来着。”

福宝手扶脑袋想着,突然道:“心有灵犀一点通,对对对,就是这个。”

蒋崇安笑着拍了一下福宝的脑袋,又引来福宝的一阵叫喊。

“我头发都被你弄乱了。”

院里几人听见福宝这么说,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蒋崇安那样说也是存着让景哥儿尝尝的意思,景哥儿以往过的苦,所以现在看见什么好东西都想让景哥儿试试。

蒋母听见几人的对话,也笑着说:“一群馋猫,既然都想吃了,那明天娘就给你们做,叫你们一个个的都吃过瘾。”

福宝听蒋母这样说忙跑去蒋母身边,亲热的拉着蒋母的手:“我就知道娘最好了,娘美丽又大方,还会做好吃的吃食,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娘,谁来我都不愿换的。”

蒋母一听更乐了,故意道:“给你做好吃的就都是最好的,就数你这丫头最馋了。”

福宝却不乐意:“不是的,大哥和嫂嫂都想了,为什么我就是最馋的,娘你偏心。”说着还拿头蹭蒋母的肚子。

蒋母被蹭的痒的受不住,一边后退,一边笑着说:“好好好,你不馋,福宝最乖了,你哥最馋。”

福宝这下没意见了,不仅如此还附和说:“对,就是大哥嘴馋了,我才是娘最乖的孩子。”

其他人听着福宝耍宝也没再说什么,只有景哥儿偷偷去看蒋崇安。

蒋崇安发现了景哥儿的小动作,走到景哥儿身旁,看着景哥儿如此偷笑自己,背过手在两人身后挠景哥儿的腰。

景哥儿没料到蒋崇安竟如此大胆,当着一院子人的面就要挠自己,又惊又怕,顿时绷紧了身子,生怕院里其他人看出两人的小动作。

不仅如此,景哥儿还不停地瞪蒋崇安,试图以此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好自己放下手。

蒋崇安看着景哥儿的模样,只觉心底柔软一片,两人之间彷佛存在结界一般,看的周围的人好像一个个发光的灯泡。

两人腻歪一会儿,景哥儿就进灶屋帮着做饭去了,景哥儿自从进门之后蒋家的饭菜都是一荤一素,今日自然也不例外。

饭菜做好上桌,一家子有说有笑的用了饭就都去休息了。

次日,蒋母本打算等蒋父和蒋崇安出门就动手开始做板栗饼,但是景哥儿怕做的太早,等蒋父和蒋崇安回来板栗饼就凉了不好吃。

于是,与蒋母商量等下午再做,这样等做好了蒋父和蒋崇安也就该到家了,正好能吃上热的。

蒋母见景哥儿这样关心安小子,哪会不同意,便先去做其他活计。

吃过午饭,景哥儿因想要学一学这板栗饼的做法,特意叫蒋母等等自己。

喂完鸡鸭就准备开始做板栗饼,景哥儿站在蒋母身旁,安静地看蒋母的操作。

蒋母看景哥儿想学自然是乐意教的,于是两人一个教、一个学都十分认真,相比于景哥儿的紧张,蒋母看起来就从容得多。

做板栗饼的话需要先把板栗煮一下,将板栗放入锅中加水没过板栗,煮两刻钟,然后将板栗捞出取出果肉捏碎。

另起锅,锅里倒一点油,油热后加入捏碎的板栗和白糖一起翻炒,炒的这个过程要保持全程小火,炒好后放一旁备用。

这个时候基础工作就做好了,之后先来做油酥饼皮,取面粉加入糖、猪油、温水然后揉匀。

等面团变成了油光发亮的面团就揉好了,接着把面团放一边让面团松弛一下。

再来做油酥,将猪油和面粉混合揉匀,混合好后和饼皮一块备用。

接着把之前炒好的栗子揪成小团用手捏紧捏圆,放在一边待用。

之后用之前准备的饼皮擀成中间厚周围薄的圆片,包入油酥包紧,然后搓圆,再放一边继续松弛一会。

两刻钟后取出饼皮油酥混合球体拍扁用擀成牛舌状,然后轻轻卷起,再次放一旁一刻钟,这个步骤需要再重复一次。

最后就是把酥皮擀成足够大小的皮,把板栗馅球儿塞进去,仔细的封好口、压扁。

两面刷上蛋液,有芝麻的话可以再撒上芝麻,放入灶火中烤熟就完成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板栗饼的香味渐渐充满了整个灶屋。

福宝闻到板栗饼的香气也跑了过来,本以为上午就能吃上的,谁知道等到现在才终于要能吃进嘴。

虽如此,但是福宝却是没有丝毫抱怨的,毕竟知道这是为了等蒋父和蒋崇安,等的这两个人一个是自己老爹,一个是亲大哥,就是再等下去,福宝也是心甘情愿的。

美味总是值得等待的,可能是等的时间长,所以这板栗饼的香味也让人觉得更加浓郁,香气逼人,让人觉得一切的等待都是此刻展现出价值。

福宝闻着香气,迫不及待地让蒋母给自己一个,蒋母一人递了一个板栗饼让都尝尝。

一口咬下去,这板栗饼果然十分美味。

板栗饼皮外脆里嫩,酥皮更是酥到掉渣,为了不浪费,每个人都一手拿着板栗饼往嘴里喂,一手在在下面接掉落的渣,板栗内馅甜香软滑入口即化,简直好吃极了。

三人手中的板栗饼还没用完,就听见院门响动,三人齐齐往门口看去,果然是蒋父和蒋崇安回来了。

蒋家父子一进门就闻到了板栗饼的香气,福宝跑出来喊:“爹、大哥,快去洗手,娘刚做好的板栗饼,可好吃了,你们快去洗手来尝尝。”

听此,两人便去洗了手进了灶屋,各拿一个板栗饼尝,果然好吃的很。

他们两人虽都不是嗜甜的人,却也吃了几块。

对于做饭的人来说,看见自己做的吃食受欢迎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蒋母很是满足,景哥儿虽只打了下手,看见大家吃的满意也是十分欢喜的。

几人都吃的十分满足,甜食吃多了发腻,所以板栗饼虽然美味却还是剩下了一半,剩下的板栗饼就留着以后慢慢吃。

虽然凉了之后不如刚出锅的可口,但是这种吃食对于乡下人来说也是极好的了,毕竟不是谁家都能拿出那么多糖、猪肉就为了做份板栗饼。

因吃了板栗饼,景哥儿三人都不太想用晚饭,于是今天的晚饭也就做的简单了些,只要能填饱蒋父与蒋崇安的肚子就行,好在这爷俩也不是挑嘴的人,给什么都吃的满足。


福宝撒娇:“哪有,我乖着呢。”

蒋母笑:“是是是,我家福宝最乖了。”

景哥儿也说:“数咱们福宝最乖了,既然福宝这么乖的话,那今年的衣裳可得好好做。”

福宝听了直点头:“对对对,我的衣服要好好做,还得做漂亮的,等过年了穿出去让我的朋友都看看。”

蒋母点点福宝的头:“你这个傻丫头,都快成大丫头了,再过几年都能嫁人了。”

福宝听蒋母突然这么说,捂着耳朵不停:“啊啊啊,娘你咋突然说这个啊,我还小呢,不嫁人的。”

蒋母哈哈笑:“说你是傻丫头还不愿意,哪有不嫁人的。”

福宝害羞,拱到蒋母怀里直哼哼。

景哥儿倒觉得若是找不到一个待她好的,不如一直留在家里。

福宝心思单纯,若是碰见坏的,准要被欺负。

蒋母又说:“景哥儿,家里的鞋也该做了,你这几天找找不要的衣裳,咱们纳鞋底。”

景哥儿应:“好,我一会先找找,等明天买回来布料,咱们就在家做新年的衣裳,一家人穿的干干净净的,看着也高兴。”

蒋母也说:“对,景哥儿今年刚进门,咱们是得好好在村里转转,让村子里的人都看看我们蒋家娶回来的好夫郎。”

景哥儿不好意思:“娘,你别总夸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

蒋母不乐意:“谁说的,自从你嫁进来,咱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我每回走出去,谁见了不夸我有福气。”

景哥儿看蒋母越说越夸张:“哎呀,娘!”

蒋母看他这样:“好了好了,我不说了,看给你羞的。”

景哥儿看蒋母不打趣他了,就说:“那明天我就跟着去镇上了。福宝你明在家陪着娘,家里的活计等我回来再做,早上我多做点,你们晌午热热吃。”

福宝应:“好嘞,家里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保管把娘看的好好的。”

景哥儿摸摸福宝的头:“就知道咱家福宝最乖了,明天娘就靠你照顾了。”

福宝点头嗯嗯应着。

景哥儿又问蒋母喜欢什么颜色的布料。

蒋母回:“别挑那些颜色花的就行,我年纪大了,穿不了那么花的衣服,传出去让人笑话。”

景哥儿反驳:“娘你才不老,还年轻着呢,以后还等着看福宝嫁人,还得帮我带孩子呢。”

蒋母看他不乐意听:“那肯定的,我得好好养我的身子,日子还长着呢。”

交代完家中的事项,景哥儿也能安心出门采买布料。

集市上,依旧人来人往。

日过半午,这个时辰赶早市的早就买完回家了。

现在过来的一般是家里缺点什么临时过来补齐的,所以来往的人虽然多,但实际买东西的人却少。

蒋家肉铺上也只零星过来几个,蒋父知道景哥儿今个过来是想去买布料的,就打发两人赶快去。

还叮嘱买完还要天色还早,也留在街上多逛逛,不用着急回来。

蒋崇安看人也不多,蒋父自己也忙得过来,就拉着景哥儿起身去逛街。

景哥儿跟着站起来,跟蒋父说:“那爹我们先去了。”

蒋父应:“快去吧,不用着急回来啊。”

蒋崇安看两个人磨叽半天,拉着景哥儿往外走:“知道了,咱们快走吧,再说几句都该到啥时候了。”

蒋父看他猴急的样子,笑着:“快走吧,看给这臭小子急的。”

景哥儿看蒋崇安的样子哭笑不得,拍他两下跟着走了。

蒋崇安可不在意这两下,打是亲骂是爱。

蒋崇安全当这是景哥儿在表达爱意。


蒋崇安因为要赶车,不能像他和福宝一样全坐进被子里,之前卖猪的时候用的围脖也旧了,所以就给蒋父和蒋崇安都新织了一条。

只是平时容易弄脏,所以也没拿出来用。

现在景哥儿要找的就是这条新围脖,围脖与新做的衣服放在一起倒也好找,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出门给蒋崇安让他戴上。

景哥儿把围脖递给蒋崇安,蒋崇安却起了逗弄夫郎的意思,就是不接,非要景哥儿给他戴。

嘴里还说着“你不给我戴,我就不戴了,冻着我得了。”

景哥儿怎么舍得让蒋崇安冻着,知道这是他在欺负自己,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给他戴上。

蒋崇安得了景哥儿亲手给他织的围脖,现在这围脖又是自己心爱的小夫郎给他戴的,心里别提有多得意。

福宝在一旁看着两人的互动,指指自己的小脸对蒋崇安说:“你都多大的人了,还非让嫂嫂给你戴,不知羞。”

蒋崇安听了,不仅没有不好意思,反而更加得意:“对啊,就让你嫂嫂给我戴,你嫂嫂最喜欢的就是我了,就不给你戴。”

福宝不乐意,小孩子心性的要争宠,非要景哥儿也给自己戴。

景哥儿原本还被福宝说的有些害羞,现在看这兄妹俩斗嘴,只剩下好笑。

三人好不容易才出了门。

到了镇上,因为赶上镇上最后一个大集,所以人也格外多。

因着人多在牵着牛不方便,就先把牛车存到了看牲口的地方,花了两个铜板。

一进市集果然热闹非凡,不一会就见一个卖糖葫芦的走过来,这东西平时不舍得吃,现在来了就是消费的,蒋崇安做主买了三个。

他不爱吃甜食,剩下的一串是带回去给蒋母的,也让她甜甜嘴。

三个人边走边说,一会儿就见了卖春联的地方。

这东西一年贴一次,卖的虽贵却不能少。

都是乡下人,他们三个人也都不识字,只能让掌柜的推荐一幅。

挑挑捡捡,景哥儿最终买了两幅春联,一大一小,这样院门和堂屋都有的贴。

又去挑了几个福字及灶王爷的画像。

在隔壁摊子上买了些上香要用到的贡香、纸钱,一共花了八十五个铜板,给景哥儿心疼的不行。

心想‘区区几张纸居然这么贵,怪不得都想读书,这读出来可能挣不少银子,还好一年也就一回。’

景哥儿没说话,福宝却被这价钱惊到了,嘀咕道:“这可真贵啊!”

因着还在摊子上,蒋崇安和景哥儿也没接话,只在心里表示认可。

在路上又遇见一个摊子,卖的是炮仗,这东西用火点着引线,就会噼里啪啦的炸响,十分热闹。

蒋崇安想着家里过年也热闹一回,就要买一个,景哥儿也觉得过年有个响动也好,两人就挑了个大小适中的,花了50文。

买完这些,还需得去买一些待客用的糕点、瓜子,小孩子吃的糖果。

另外,因着前段时间做腊肉,家里的调料也用的差不多了,也得去买一些。

因为有目标,所以几人动作也快,加上现在买的都不是便宜的,银子自然用的也快。

一开始想着景哥儿心细,所以银子是放在他这里的,只是没买几样,银子就去了一小半,景哥儿就不愿意再拿了,非要蒋崇安拿着。

蒋崇安看景哥儿这心疼的样子,只觉好笑。


景哥儿不解,柱子本来就总帮家里做活。

蒋崇安看他蹙起的眉头,解释道:“是这样,柱子现在有空就来家里帮忙,说了也不听。平时为了挣钱还要去镇上卖柴火,路上又远又累还赚不了几个钱,关键是危险。”

喝口水接着说:“我就打算雇柱子两兄弟给咱们打猪草,两背篓就给三文钱,一天少也能打5、6背篓,主要是这样咱们也能放心。”

景哥儿也想到了之前在路边捡到柱子的事,提起来心里还在后怕,他们如果回去的再晚点,可能柱子就已经不在了。

景哥儿说:“这样也好,平时柱子就总帮家里做活,也有些不好意思,这样一来就好了。”

后来,蒋崇安与柱子说了这件事,柱子还不愿意:“打猪草简单还不累,平时就让石头弄,我有空了也去打,这也不费啥事不用钱。”

蒋崇安不满:“既然不要那就不用你打了,我去雇别人去,以后家里也不用你做活了,自己过吧。”

柱子没想到蒋崇安会突然发火,还要与他们断绝来往,一时不知说些什么。

蒋崇安知道吓住了柱子,于是又说:“这件事不找你也会找别人的,这不是看你们两兄弟勤奋才找你们,你还不愿意,你知道对我们好,我们做大人的难道不更心疼你。”

柱子一开始就知道蒋哥这是心疼他们,不然自己家里就能做了,心里感恩,蒋家的恩情,自己一定不能忘。

柱子答应:“蒋哥你放心吧,以后家里的猪草我包了。”

蒋崇安见他终于答应:“既如此,以后就不要去镇子上卖柴火了,路上远还不安全,让家里人跟着担心。”

柱子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以后不去了,专心给家里打猪草。”

蒋崇安拍拍柱子的肩膀:“这就对了!”

自从柱子答应给家里打猪草后,每天家里的猪草都堆的满满的。

柱子这孩子实在,打猪草本就不是什么累活,还是按筐给钱,他也不想太占蒋家的便宜,背篓都压的实在。

柱子打的猪草多,可美了家里的这些家禽。

每天都能吃上新鲜青草,有时柱子还会带回来一些蚂蚱给鸡鸭吃,吃的好个个都养的膘肥体壮。

买鸡仔的时候,想着鸡仔小,免不了要养不活几只,之前去买的时候可考虑了这点,所以多买了几只。

结果因为卫生打扫的干净,家里又喂的好,居然都活了下来。

打猪草的活计交给了柱子两兄弟,两兄弟干的认真,家里其他人也都放心。

虽说养的活物多,但因为做活的人也多,分到每个人身上的反倒比以前还清闲。

平时溜鸭子的活都是福宝在做,石头十分喜欢这个带着他玩的姐姐,时常跟在福宝后面跑。

三个孩子去的地方一样,也总是一块出门,到地方之后,待在一起说话干活,之前的关系越发亲近。

在村子里讲究男女有别,孩子一大就要避嫌,柱子和福宝自然也不例外。

平时碰见了也只是打个招呼不常说话,如今因着两家人的关系,再加上石头在中间说话,关系也好了许多。

石头高兴,喜欢的哥哥姐姐都在身边陪着,整个人越发活泼开朗。

因为这些日子吃的好,脸上身上都多了不少肉,早没了之前的干瘪。

等鸭子到了河里,三个人一块打猪草、逮蚂蚱,不论是谁,笑容都比之前多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