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星辰李承恩的其他类型小说《博士穿越破落家,他在南宋杀疯了热门小说李星辰李承恩》,由网络作家“大慈大悲的陈凯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沈知行苦着脸,“李兄,你这是要谋杀我啊!我连笔都快拿不动了,还怎么写诗作赋?”李星辰哈哈大笑,“沈兄,你这才哪到哪?待你习惯了,不仅身体强健,连思维都会更加敏捷。到时候,诗词歌赋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沈知行将信将疑,但看着李星辰矫健的身姿,又不得不信。他咬咬牙,继续跟着练了起来。日复一日,沈知行和李星辰不仅在学问上互相切磋,还一同练起了军体拳。起初,沈知行总是叫苦连天,但渐渐地,他也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不知不觉中,他的体质改善了不少,连带着精神也更加饱满。有一天,两人又在后院练拳,沈知行忽然停下动作,若有所思地说:“李兄,我终于明白你的用意了。”李星辰挑了挑眉,“哦?沈兄有何感悟?”沈知行正色道:“以前我总觉得文人习武有失体统,但现...
《博士穿越破落家,他在南宋杀疯了热门小说李星辰李承恩》精彩片段
沈知行苦着脸,“李兄,你这是要谋杀我啊!我连笔都快拿不动了,还怎么写诗作赋?”
李星辰哈哈大笑,“沈兄,你这才哪到哪?待你习惯了,不仅身体强健,连思维都会更加敏捷。到时候,诗词歌赋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沈知行将信将疑,但看着李星辰矫健的身姿,又不得不信。
他咬咬牙,继续跟着练了起来。
日复一日,沈知行和李星辰不仅在学问上互相切磋,还一同练起了军体拳。
起初,沈知行总是叫苦连天,但渐渐地,他也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
不知不觉中,他的体质改善了不少,连带着精神也更加饱满。
有一天,两人又在后院练拳,沈知行忽然停下动作,若有所思地说:“李兄,我终于明白你的用意了。”
李星辰挑了挑眉,“哦?沈兄有何感悟?” 沈知行正色道:“以前我总觉得文人习武有失体统,但现在我明白了,文武之道,一体也。强健的体魄能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晰,而丰富的学识又能让我们的武艺更加精进。李兄,多谢你为我打开了这扇门。”
李星辰欣慰地笑了,“沈兄能有此感悟,我也与有荣焉。来,我们再练一遍!”
就这样,两人在学问和武艺上都突飞猛进。
他们的友谊也在这朝夕相处中越发深厚。
沈知行逐渐放下了对李星辰的成见,真心实意地把他当成了知己好友。
时光荏苒,如同白驹过隙,李星辰在私塾的求学生涯已满一年。
这一年里,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霖。
从四书五经到诗词歌赋,从天文地理到算术策论,他无一不精,无一不晓。 私塾的课程对他而言,早已如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每天从家到私塾,从私塾回家十五里地雷打不动步行来回,还把军体拳练得贼溜,虽然才十一岁,但是身体素质明显变得更好,身体长得更加壮实,个子也高了一截,不仔细看他稚嫩的脸庞,还以为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了。
跟着舅舅学习射箭,陆开山也直夸他是个射箭天才。
准头已经赶上成年人了,十一岁就能开五斗弓,准头也百发百中,长大肯定也是个神箭手。
这一日,又是月末考试。
教室内,学子们正襟危坐,凝神思索。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映照出求知的渴望。
李星辰坐在窗边,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他低头看着试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试卷上的题目,在他眼中如同小儿科一般简单。
他提起毛笔,笔走龙蛇,一个个工整的楷体字跃然纸上。
周围的同窗们则眉头紧锁,绞尽脑汁地思考着。 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咬笔杆,有的甚至急得满头大汗。
“这题也太难了吧!”一个同窗小声抱怨道。
“是啊,我怎么一点头绪都没有?”另一个同窗附和道。
“嘘,小声点,别打扰到星辰。”一个声音低沉地说。
众人闻言,纷纷向李星辰望去。
只见他神情自若,笔下生风,似乎毫不费力。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一个同窗感叹道。
“星辰兄真是太厉害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是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一样优秀?”
“别做梦了,星辰兄可是天才,我们怎么能跟他比?”
“唉,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高天新坐在角落里,听着同窗们的议论,心中五味杂陈。
李星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怎么,不服气?”高天新见李星辰不说话,更加嚣张起来,“我告诉你,在这里,老子说了算!以后你最好给我老实点!” 李星辰还是没有说话,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充满了不屑。
“你!”高天新被李星辰的眼神激怒了,他正要发作,却被沈知行拦住了。
“算了,天新,别跟他一般见识。”沈知行说道,“他不过是运气好,回答了几个问题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哼,算你小子走运!”高天新瞪了李星辰一眼,转身走了。
李星辰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暗冷笑。 李星辰收拾好书本,走出了私塾。
他站在私塾门口,回望着这座古朴的建筑,心中感慨万千。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李星辰,稍等一下!” 李星辰转过身,看到沈知行正站在他的身后,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有事吗?”李星辰问道。
“没事,就是想和你互相认识一下。”沈知行说道,“我叫沈知行,是这间私塾里最优秀的学生。”
“哦。”李星辰淡淡地应了一声,转身就走。
“你等等!”沈知行叫住了他,“你就不好奇,我为什么是这里最优秀的学生吗?” 李星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他,没有说话。
沈知行被他看的发毛,以为脸上有什么东西,沈知行冷笑道,“你在看什么?”
“哦,没什么,既然我来了,最优秀学生这件事就和你没关系了。”李星辰说道,语气平静。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去,将沈知行一个人留在原地。
沈知行看着李星辰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他没有想到,这个新来的学生,居然如此不识抬举。
“哼,没啥见识的下人!”沈知行自言自语道,“我倒要看看,你能得意到几时!”
又一日,朝阳初升,透过雕花的窗棂,晨光洒落在古色古香的“明德堂”里。
青砖灰瓦,古朴典雅。
院子里有一棵百年老槐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
树下摆放着几张石桌石凳,供学子们课余休息之用。
李星辰正专注地翻阅着手中的《论语集注》,他的坐姿端正,神情专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虽然朴素,却干净整洁,头上戴着一顶同色的软巾,这是当时学子的典型装束。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打破了私塾的宁静。
李星辰抬起头,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体格魁梧的少年,正站在院子里,欺负一个瘦小的学童。
那少年身穿一件锦缎长袍,腰间系着一条玉带,一看就是富家子弟。
他正是高天新,私塾里出了名的“小霸王”,仗着家里有钱有势,经常欺负弱小。
而那个被欺负的瘦小学童,则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衫,身体单薄,面黄肌瘦,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快!把你的点心给我!”高天新一把抓住那个瘦小学童的衣领,将他拎了起来,凶神恶煞地说道,唾沫星子几乎喷到了对方脸上。
“不……那是……那是夫子……赏我的……”瘦小学童紧紧地护着怀里的一个纸包,那是他今天唯一的一块点心,因为他今天背书背得好,夫子特意赏给他的。
“呸!夫子赏的又怎么样?在这明德堂,我高天新就是规矩!”高天新蛮横地说道,一把夺过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桂花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这是我的……”瘦小学童哭喊着,想要抢回自己的点心。
“你的?现在是我的了!”高天新得意洋洋地将桂花糕塞进嘴里,大口咀嚼起来,一边吃还一边挑衅地看着那个瘦小学童。
李星辰放下手中的书本,缓缓地站起身来。
“住手!”李星辰沉声喝道,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高天新闻声回头,看到是李星辰这个新来的,眼中闪过一丝轻蔑,随即冷笑一声:“怎么,你这个新来的穷酸也想多管闲事?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配不配和我说话!”
“有本事怎么不去找个体量相当的,欺负弱小算什么本事?”李星辰毫不退缩地与高天新对视,目光坚定。
“呦呵,还挺有骨气的嘛!”高天新将手中的纸包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向李星辰走了过来,“我倒要看看,你的骨头是不是和你的嘴巴一样硬!”
眼看着高天新就要动手,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何事喧哗?”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青色官服的中年人正站在院门口。
他身材挺拔,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来人正是县学马直讲,他今日是来拜访傅夫子的,也是傅夫子的同窗好友,两人已经有多年未见。
“大胆!竟敢在私塾内打闹!”马直讲怒喝道,随即目光转向李星辰,“你是新来的学生?”
“回马先生,学生李星辰,刚来私塾不久。”李星辰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马直讲捋着胡须,打量着李星辰,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
“哦,莫非就是献打谷机的十岁神童?听闻你才智过人,今日老夫倒要考校考校。”
说罢把高天新欺负弱小的事放到一边,反而以调侃小儿的话语,缓缓吟诵道:“整日贪玩嬉闹处,浑如野雀无拘束。”
李星辰心中一动,“对对子啊,这个我擅长啊,前世我最爱这玩意。”,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道:“他年立业奋发时,恰似鲲鹏展巨翅。”
马直讲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李星辰能如此迅速地接上,而且对仗工整,意境相合。
他又继续调侃小儿道:“年少无知荒翰墨,仿若飘絮任风揉。”
李星辰听着心里有点火了,本来就是高天新不对,他站出来劝阻,还被马直讲一直调侃刁难,依旧从容应对:
“岁长碌碌叹沉浮,犹如落英逐水流。”
马直讲听到这里有点尴尬,但是也忍不住心中的赞赏,他大笑三声:“好!好!果然是英才!难怪傅兄对你赞不绝口!”
一旁的傅夫子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
他捋着胡须,微微点头,心中暗道:此子,非池中之物啊!
同时大声呵斥道:“星辰,不得无礼!”
“是,夫子。”李星辰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他的声音清脆悦耳,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将《论语》中的这几句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傅夫子听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错,不错,看来你确实是用功了。”
“你可有习书法?”
“回夫子,学生有习过一段时间。”
“那好,你来写几个字给我看看。”傅夫子说着,便让书童拿来笔墨纸砚。
李星辰拿起毛笔,蘸了蘸墨,略一思索,便在纸上写下了“明德”两个大字。
他的字迹虽然还略显稚嫩,但已经有了一定的章法,笔画之间也颇有力度。
傅夫子接过纸张,仔细端详了一番,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好字!笔力遒劲,有几分风骨!看来你在书法上也下过一番功夫。”他称赞道,显然对李星辰的表现十分满意。
“多谢夫子夸奖。”李星辰谦虚地说道。 “好了,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傅岩叟的学生了。”傅夫子说道,“希望你以后能够勤奋学习,早日成才。”
“学生谨遵夫子教诲!”李星辰激动地说道。
李承恩将束脩放到了桌上,再次拜谢,随后便离开了。
随着李承恩离开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李星辰转身向傅夫子深深地鞠了一躬:“学生拜见夫子!”
“起来吧。”傅夫子和蔼地说道,“我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只要你认真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
“是,夫子。”李星辰应道,心中充满了感激。
他环顾四周,只见这间厅堂宽敞明亮,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些字画,都是一些劝人读书的名言警句。
正中央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画像中的孔子慈眉善目,栩栩如生,仿佛正在注视着每一个进入私塾的学生。
“夫子,我可以看看这些字画吗?”李星辰问道。 “当然可以。”傅夫子说道,“这些都是先贤的墨宝,你好好看看,对你将来学习书法也有好处。” 李星辰走到墙边,仔细端详着这些字画。
他发现,这些字画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劝学和修身的,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日三省吾身”等等。
这些话语,他早已烂熟于心,但此刻看到这些字画,却又好像有了新的感悟。
“夫子,学生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李星辰突然说道。
“哦?什么问题?”傅夫子问道。 “学生想知道,这些字画都是谁写的?”李星辰问道。
“这些字画,有的是前朝名家的真迹,有的是我年轻时临摹的作品。”傅夫子说道,“怎么,你也对书法感兴趣?”
“是的,夫子。”李星辰说道,“学生觉得,书法不仅仅简单把字写好看,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嗯,你能有这样的见解,很不错。”傅夫子赞许地点了点头,“书法之道,博大精深,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有所成就。你现在还年轻,只要勤加练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多谢夫子鼓励,学生一定努力学习。”李星辰说道。
“好了,你去课堂吧,你的同窗们都在等你呢。”傅夫子指了指旁边的一扇门说道。
李星辰告别了傅夫子,走进了课堂。
课堂里已经坐着五个学生,他们都比李星辰年纪大一些,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写字,有的在发呆。
看到李星辰进来,他们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好奇地看着他。
李星辰走到一个空位上坐下,拿出了自己的书本。
他看到,同窗们的书桌上都摆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籍,看来这些都是私塾的必修课。
傅夫子也很快来到课堂,开始了他第一天的授课。
他从《论语》的第一篇《学而》开始讲起,逐字逐句地解释,引经据典,深入浅出。
李星辰听得津津有味,他发现,傅夫子的讲解比他自己看书要明白得多。
而且,傅夫子还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书中的内容进行阐释,让他对儒家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中‘学而时习之’与‘人不知而不愠’二者有何关联?李星辰,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傅夫子突然说道。
李星辰站起身来,不慌不忙地回答:“‘学而时习之’,乃为学之要径。学非徒然记诵,必于时时温习、践行之中,方能有所悟,此中真味,唯学者自知,故能生悦怿之情。如颜渊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人不知而不愠‘,则为君子修德之境。学之大成,非为求名求利,为博他人之知赏。若心溺于外名,学则易入歧途。古之贤士,如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虽时人或不解其行,然二子守节不移,淡然处之,此即 ‘人不知而不愠’ 之风范。
二者关联,盖因 ‘学而时习之 所得之学养、之境界,乃是达成‘人不知而不愠’的根基。学有真悟,德有真修,内省而自知,故能超脱于外境之荣辱,不以外人之知否为意。”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十岁小孩能有这种见识,让傅夫子非常满意。
“很好,坐下吧。”傅夫子说道,“大家都要向李星辰学习,学习他这种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精神。” 同窗们听了,都向李星辰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尤其是坐在前排的一个少年,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嫉妒和不服气。
他叫沈知行,是铅山县富商沈家的独子,也是私塾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他一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傲,没想到今天却被一个新来的学生抢了风头,心里自然不舒服。
还有一个学生,名叫高天新,他是村里高二狗的儿子,仗着自己年纪大,经常欺负比他小的学生。
他看到李星辰受到了傅夫子的表扬,心里也很不爽。
下课后,高天新故意走到李星辰身边,说道:“喂,新来的,听说你很厉害啊?连夫子都夸你了。”
李星辰闻言一愣,眉头微蹙。
他原本正准备去田间看看,没想到刘知县竟然亲自造访。
虽然昨日在县衙献上打谷机时,王县丞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这件新奇的农具赞不绝口,说后面县里会有奖励,但他也没想到刘知县会这么快就来访。
“快,快收拾一下!”陆氏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整理着院子。
李承恩已经闻声迎了出去,步履稳健,不失礼数。
只见刘知县身着一袭青色官服,不是很新但是很整洁,头戴乌纱帽,帽翅微微颤动。
面容清瘦,仿佛刀削斧凿一般,棱角分明,眉宇间带着几分温和,却又不失威严。
他身后跟着两名衙役,身姿挺拔,如同两杆标枪,其中一人手里还提着一个精致的木匣,那木匣是用上好的红木制成,纹理细腻,雕刻精美,一看就价值不菲。
“下官有礼了。”刘知县对李承恩拱手行礼,动作标准,一丝不苟,目光却落在了李星辰身上,上下打量着,“这位就是李星辰小友吧?”
李承恩手忙脚乱的急忙回礼。
“小民见过大人。”李星辰恭敬地行礼,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刘知县满意地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赞许之色,他从衙役手中接过木匣,微微颤动着,递给李星辰:“这是本官的一点心意,作为对你献上打谷机的奖励。”
李星辰接过木匣,只觉得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三十两银子,银子表面光滑,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莹莹的光泽,让人爱不释手。
“这……这太贵重了。”李承恩连忙推辞,脸上写满了惊讶和不安,毕竟对于一个普通农家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
刘知县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客气:“这是朝廷对有功之人的奖赏,理当如此。况且星辰小友的这个打谷机,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物件啊!此物一旦推广,将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乃是我大宋百姓的福音啊!”
他顿了一下,用一种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李星辰,“听里正说,这打谷机是你一手设计制造的?当真了不起,如此年纪轻轻,就有这般巧思,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说着,刘知县的目光在院子里扫视一圈,院子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几株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艳,为这个农家小院增添了几分生机。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继续说道:“我还听里正说,你们家的农田今年收成特别好?比往年足足多了三成,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星辰点点头,谦虚地说道:“回禀大人,这都是家父经营有方,我只是在一旁打打下手罢了。而且打谷机虽然是我设计的,但也有我舅舅陆开山的功劳,若不是他帮忙,打谷机也做不出来。”
“哦?开山啊”刘知县眼前一亮,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开山他也认识,因为经常去县衙帮差。“能详细说说吗?说来听听,本官也学习学习。”
“对呀,星辰,你就跟大人好好说说,这可是你的功劳啊!”李承恩也在一旁说道,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
李星辰便将改良农田的方法一一道来,从选种到灌溉,从堆肥、施肥到除草,事无巨细,娓娓道来。
他先是详细解释了如何选择优良的种子,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然后又介绍了如何合理灌溉,保证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接着又讲解了如何科学堆肥,合理施肥,让土地更加肥沃;
最后还提到了如何有效除草,减少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
刘知县听得连连点头,捋着胡须,目光中的赞赏之色愈发浓厚,如果不是听着他略带童声的语气,仿佛就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的老农在说自己的种田心得。
“星辰这孩子,从小就聪明,这些都是他想出来的法子。”李承恩适时地补充道,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好,好,好!”刘知县连连称赞,“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真是难得!承恩啊,”刘知县转向李承恩,语气中带着一丝期许,“不如这样,你按照这个法子再种一期,若是效果好,本官给你谋个散从官如何?也算是对你的一点奖励,你可愿意?”
李承恩闻言,顿时喜出望外,这可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多……多谢大人栽培!小人一定尽心尽力,不负大人厚望!”
“嗯,好好干,本官看好你!”刘知县拍了拍李承恩的肩膀,以示鼓励。
“大人,那个,我舅舅陆开山也帮了很大的忙,您看……”李星辰突然插了一句,他可没忘记陆开山的功劳。
“哦?对对对,还有陆开山,这事儿我差点忘了。”刘知县一拍脑门,恍然大悟,“这样吧,陆开山也算是有功之人,就让他去县里公房谋个职位,负责监督指导打谷机的制造和推广,你看如何?”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李星辰连忙替陆开山道谢,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刘知县轻轻掀开袖子,从中取出一卷书来,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阳光透过窗棂斜洒进来,为那卷泛黄的书笺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
李星辰凝神望去,只见那书卷用上等的好纸制成,纸面细腻光滑,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星辰,这是《论语集注》。”刘知县捧着书卷,目光中流露出追忆之色,“此乃朱熹先生的著作,注解详尽,义理精深,可称得上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
他抬眼看着眼前的少年,语气温和而郑重:“你年纪也到了,是该去私塾读书了。读圣贤书,方能明事理,知进退,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这本是我当年求学时的手抄本,就赠与你吧。”
李星辰双手恭敬地接过书卷,指尖触到了略显粗糙的纸面。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
纸上蝇头小楷工整清晰,一笔一划都透着书写者的用心,字字珠玑,令人不禁心生敬意。
望着馈赠,李星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大人,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期望。”
那坑足有一丈见方,深约三尺。
李星辰将搜集来的各种材料分门别类,按照特定的比例分层堆放进去。
他先铺上一层枯枝败叶,然后是一层新鲜的绿色植物,接着是一层粪肥。
如此反复,直到堆到齐腰高。每一层之间,他都会撒上一些土壤。
最后,他用厚厚的稻草覆盖在最上面,又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
“爹,娘,你们放心,这叫堆肥!”李星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信心满满地对家人说道,“等过几个月,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上好的肥料!” 李承恩和陆氏面面相觑,将信将疑。
他们看着儿子那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心中既有担忧,又有一丝期待。
毕竟,老祖宗都托梦了,除了相信,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星辰,你真的有把握吗?”表哥陆远也有些担忧地问道。
他看着那个散发着怪味的大坑,眉头微皱。
“放心吧,表哥!你就等着瞧好吧!”李星辰拍着胸脯保证道,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舅父陆开山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他虽然没说什么,但从他那微微点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外甥,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
三月,村里人都在忙着插秧,只有李星辰的那两亩地,空空荡荡,显得格外扎眼。
“哈哈,你们看,李家大郎那两亩地,到现在还没动静呢!”
“估计是没钱买种子了吧?”
“我看啊,他就是瞎折腾,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种田呢!” 村里人的嘲笑声越来越大,李星辰听听只是一笑而过。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星辰每天都会来到堆肥坑边查看情况。
他时不时地用一根长竹竿插入堆肥中,检查温度和湿度。
若是发现温度过高,他就会翻动堆肥,让其降温;
若是发现太干,他就会浇些水进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李星辰的堆肥坑渐渐发生了变化。
原本难闻的气味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腐殖泥土味。
堆肥的体积也在慢慢减小,颜色变得越来越深。
村里人起初还时常来看热闹,但见李星辰日复一日地守着那堆‘脏东西’,也就渐渐失去了兴趣。
只有李星辰知道,他的‘宝贝’正在慢慢发酵,变成珍贵的有机肥料。
这一天,李星辰兴冲冲地跑到堆肥坑边,小心翼翼地挖开表面的泥土。
一股浓郁的腐殖泥土味扑面而来,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成了!”李星辰兴奋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喜悦。
他伸手抓起一把堆肥,只见那堆肥已经变成了深褐色,质地松软,散发着腐殖味。
他将堆肥捏在手中,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生命力。
“爹!娘!表哥!快来看啊!”李星辰激动地喊道,“我们的肥料成功了!” 听到喊声,李承恩、陆氏和陆远急忙跑了过来。
他们围在堆肥坑边,看着那堆散发着异味的黑褐色物质,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这真的是肥料?”李承恩将信将疑地问道。
“当然是啊!”李星辰自豪地说,“这可是上好的有机肥料,比普通的农家肥强多了!”
陆远好奇地抓起一把堆肥,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惊讶地说:“还真别说,这味道闻着就不一样!”
就在这时,舅父陆开山也走了过来。
他默默地看了看堆肥,又看了看李星辰,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好小子,有点门道!”陆开山拍了拍李星辰的肩膀,难得地夸奖道。
李星辰迫不及待地将这些肥料施到了田里,然后开始播种。
他选择的是中稻品种,这种稻子生长期长,产量高,但对肥料的需求也大。
村里人看到李星辰终于开始种田了,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等着看他的笑话。
“都这个时候了才种,能有什么收成?”
“就是,还不如种点萝卜白菜呢!”
“这四月种中稻,产量肯定比早稻高,那回头也说明不了什么啊!” 李星辰没有理会这些风言风语,他每天都精心照料着自己的稻田,除草、灌溉、施肥,一样都不落下。
一个月后,奇迹出现了! 李星辰田里的稻苗,竟然比村里其他人的早稻长得还要好!
嫩绿的秧苗,生机勃勃,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李承恩看着这两亩田,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星辰,这……这是怎么回事?”他激动地问道。
“爹,这就是有机肥料的威力!”李星辰自豪地说道,“您就等着瞧好吧,今年的收成,一定比往年好很多!”
村里人也发现了李星辰田里的异样,一个个都惊掉了下巴。
“这……这怎么可能?”
“他到底施了什么肥?怎么长得这么好?”
“难道……他真的有办法?” 那些之前嘲笑过李星辰的人,现在都闭上了嘴巴,脸上火辣辣的。
也有那嘴硬的,说等看了收成再说,还不知道收成能到多少。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星辰田里的稻子开始分蘖了,长势喜人,比周围的早稻田还要茂盛。
而此时,村里其他人的早稻田已经灌浆结实了。
到了七月初,大伙儿开始收割稻谷。
“今年收成还不错,每亩能收300多斤!”
“是啊,比去年强多了!” 村里人虽然嘴上说着不错,但脸上却并没有多少喜悦之色。
因为他们知道,这点收成,也仅仅够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
而李星辰的田,才刚刚开始灌浆结实,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到了农历八月,村里人的早稻田都收割完了,而李星辰的稻田却还是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曳,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这李家大郎的稻子,怎么长得这么好?”
“是啊,看起来比我们的早稻还要粗壮!”
“难道……他真的要丰收了?” 村里人议论纷纷,语气中充满了羡慕和嫉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