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帕拉小说 > 女频言情 > 重生1983:从不做接盘侠开始李政王美娟结局+番外

重生1983:从不做接盘侠开始李政王美娟结局+番外

未定义公式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李政瞳孔微缩,心中倒并没有太多意外。李建芳能大早晨跑来他们家,证明王家已经得到了安抚。这种结果也在他的预想当中。毕竟。郝家可不像李家这样无权无势又无钱的农村家庭,随便抛给王家一些什么就能暂时满足王家的胃口。李建国和金翠香也听到了汽车轰鸣和敲门声,快步走了出来。“小政,好像是你姑姑来了吧!快去开门看看。”李政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抗拒,却还是很有眉眼地小跑几步,迎了出去。“姑,姑夫,快请进。”虽说是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父系的亲戚要比母亲这边的亲戚相处长远得多。可自从李建芳的父亲李永海在京城病逝后,他这一脉便几乎与李家庄的亲戚断了联系。这些年最反感的,大概也就是这些穷亲戚登门了。李政认识李建芳和郝国栋,还是三个月前,这夫妻二人送郝文辉到...

主角:李政王美娟   更新:2024-12-31 14: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政王美娟的女频言情小说《重生1983:从不做接盘侠开始李政王美娟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未定义公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李政瞳孔微缩,心中倒并没有太多意外。李建芳能大早晨跑来他们家,证明王家已经得到了安抚。这种结果也在他的预想当中。毕竟。郝家可不像李家这样无权无势又无钱的农村家庭,随便抛给王家一些什么就能暂时满足王家的胃口。李建国和金翠香也听到了汽车轰鸣和敲门声,快步走了出来。“小政,好像是你姑姑来了吧!快去开门看看。”李政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抗拒,却还是很有眉眼地小跑几步,迎了出去。“姑,姑夫,快请进。”虽说是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父系的亲戚要比母亲这边的亲戚相处长远得多。可自从李建芳的父亲李永海在京城病逝后,他这一脉便几乎与李家庄的亲戚断了联系。这些年最反感的,大概也就是这些穷亲戚登门了。李政认识李建芳和郝国栋,还是三个月前,这夫妻二人送郝文辉到...

《重生1983:从不做接盘侠开始李政王美娟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李政瞳孔微缩,心中倒并没有太多意外。
李建芳能大早晨跑来他们家,证明王家已经得到了安抚。
这种结果也在他的预想当中。
毕竟。
郝家可不像李家这样无权无势又无钱的农村家庭,随便抛给王家一些什么就能暂时满足王家的胃口。
李建国和金翠香也听到了汽车轰鸣和敲门声,快步走了出来。
“小政,好像是你姑姑来了吧!快去开门看看。”
李政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抗拒,却还是很有眉眼地小跑几步,迎了出去。
“姑,姑夫,快请进。”
虽说是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
父系的亲戚要比母亲这边的亲戚相处长远得多。
可自从李建芳的父亲李永海在京城病逝后,他这一脉便几乎与李家庄的亲戚断了联系。
这些年最反感的,大概也就是这些穷亲戚登门了。
李政认识李建芳和郝国栋,还是三个月前,这夫妻二人送郝文辉到巨阳县一中借读的时候见过。
当时。
郝国栋还特意请李建国一家吃了顿饭,叮嘱李政辅导郝文辉好好学习。
若非如此,李政也不会和郝文辉、王美娟搭上关系。
郝国栋见到李政,只一脸严肃地微微点头,便迈步走进李家。
而李建芳则一脸笑意的拉住李政的手臂,犹如亲厚的长辈一般热情道。
“呵呵,小政,三个月没见,你又长高了。
你跟文辉站在一起,一样的又高又帅,简直就像双胞胎一样。”
双胞胎?
还想像前世一样,让郝文辉成为“李政”,然后在京城大学读书的时候以认亲的方式变回郝文辉。
哪还有那么好的事情?
李政眼底微寒,随即浑若无事地殷勤招呼,状似无意地回头看了看车里。
车上没人,只有司机正忙着从车上搬下两个纸箱。
郝文辉并没有跟来。
一家人殷勤的招呼郝国栋和李建芳进屋,司机将两个箱子放在屋里便客气两句回到外面车上。
李建芳拽过箱子打开,虽满脸笑意却透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劲头,拿出里面的旧衣服道。
“建国大哥,嫂子,你们别看这些衣服都是旧的,但可都是好东西!
你们看看这料子,看看这做工,一个补丁都还没有,我都是用洗衣机洗干净的。
要不是实在亲戚,我又看你们家孩子这么多,别人我还不给呢!”
李建国和金翠香一脸憨厚地笑着,一边点头一边从李建芳手里接过这些旧衣服。
“嗯,这料子真不错,款式也好......”
李政手脚麻利地烧水沏茶,心中却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几十年后,华夏物质非常丰富,谁还会穿别人的旧衣服啊!
可现在物质贫乏,城里人将旧衣服送给农村穷亲戚几乎是常态。
很多农村人,甚至很期待得到城里亲戚的旧衣服。
不过,郝国栋和李建芳跑到这里来,绝不可能只是为了送几件旧衣服。
李政十分确定这一点。
他态度殷勤地清洗杯子,倒上茶水放到炕桌上。
“姑,姑夫,爸妈,茶水放这了。”
做完这些,他就安静地坐在一边看郝国栋两人表演。
果然。
恩赐一般给出两箱子破旧衣服后,进门之后没说过几句话的郝国栋开口了。
“建国大哥,我听建芳说,你家李强和李红都在外读书。
现在李政也考上了大学,家里还有个李军也在读书,你们夫妻两个供养他们四个非常吃力。”
李建国一脸憨厚的摆了摆手,笑容满面的自豪说道。
“四个孩子都有出息,我们夫妻吃力也开心。”
郝国栋的嘴角抽了抽,我特么是在夸你吗?
他轻咳了一声,眼神意味不明的看了看一旁的李政,按住李建国的手继续说道。
“建国大哥,从建芳这算,咱们的关系都不远,我这有个机会可以让你和嫂子减轻负担。
只要你同意,不但可以马上获得一大笔钱,还能在李强和李红毕业分配的时候得到特殊照顾。
你看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
来了!
李政双眼微眯,一下子就猜出郝国栋想干什么!
这一家子,暗算不成,改花钱买了。
李建国憨厚实在却不傻,知道占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顿时也疑惑地看向郝国栋。
“还有这好事?
国栋,要不你仔细说说。”
郝国栋看看左右,一抬屁股从炕沿下地,对李建国招了招手,神神秘秘道。
“建国大哥,我这是帮别人办事,同时也能帮到你家,能让你马上拿到一万元,却不能明说,你跟我到外边来。”
“呵呵!”
李政轻笑一声,目光冷冽的看向郝国栋和李建芳,戏谑开口。
“姑,姑夫,有什么不好明说的事情?
这里没有外人,不就是你们给些好处,想让郝文辉顶替我去京城大学读书嘛!”
郝国栋和李建芳本想通过李建国和金翠香这边入手。
负担沉重的农村泥腿子,给点儿好处一忽悠,事情就能办成。
没想到李政小小年纪竟然这么敏锐,从只言片语中立刻就知道他们的意思。
还一口道破。
一时之间,两人都有些诧异。
李建国本来还不太相信李政所说,可看到郝国栋和李建芳的表情,脸上的笑意顿时冷了下来。
“国栋,建芳,这真是你们的意思?”
“这......建国大哥,不是顶替是互换,文辉也考上了,也是北京的学校,就是名气稍微差一点儿而已。
你们想想,这对李政没有任何影响,他毕业分配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帮忙。
而且,你家可以马上入账一万元啊!”
郝国栋见已经说到这里,索性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摊开来说。
“不行!坚决的不行!
我绝对不会拿我儿子的成绩去换钱!
这种亏心事我不能干!”
李建国几乎立刻拒绝,态度相当坚决。
上学算得上他的执念,神圣且美好。
他怎么能容忍自己亲手去破坏儿子的学业!
李政见李建国如此维护自己,不禁心头一暖。
这一世,他一定要让自己的亲人,过上随心顺意的好日子。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几步来到郝国栋身边,勾起嘴角戏谑道。
“姑夫,你有心思管文辉读书的事情,不如想想一旦季家知道季倩倩的真正死因后,会怎么对郝家吧!”
啊?
从李政口中听到季倩倩的名字,郝国栋和李建芳的脸色顿时如同吃了屎一般难看。

中年妇女一拍大腿,哭丧着脸道。
“我咋就没想到呢?
刘半城家的东西,就算是根破木头,也能值个房柁钱。”
李军听了,立刻就高兴起来。
看这个樟木箱子似乎都顺眼了很多,挺着胸脯跳到自行车的另一边,警惕地挡住高志滔和中年妇女看过来的视线。
“钱货已经两清,这个箱子现在是我二哥的了!”
程铁林、乌霜霜和孔玉梅自然也站在李政这边,看向高志滔和中年妇女的目光中多了几分防备。
中年妇女心有不甘,可这箱子本就不是她所有之物,又见李政这边人多势众,只能一脸不甘的悻悻道。
“哼,便宜你们几个小崽子了。”
高志滔却很快平静下来,似乎毫不在意。
他收破烂和旧物,看起来活脏没面子,钱其实并不少赚。
在这个普遍工资一个月只有几十元的时代,他有时候却能赚个几百块。
如今天李政这样的捡漏,他几乎每隔几天就能碰到一次。
不过。
他若是知道这个樟木箱子里面,还有他现在难以想象,能改变他一生的“大漏”。
恐怕会气得跳河吧!
李政却不管他们如何想,招呼了李军等人一声推车就走。
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不想和烂人纠缠。
程铁林推着车和他并排,好奇询问。
“李政,你什么时候会看这种东西了?
这破箱子真能卖三五十块钱?
你不会是为了面子硬撑吧?”
一连串的问题,让李政都有些啼笑皆非。
他看李军也追上来,用那双求知欲爆棚的眼睛看着他,摇了摇头笑着解释。
“新华书店有相关书籍售卖,我看过就记了下来。
刚刚我说的没有半点儿虚假,这箱子就算不进行修复,卖个三五十也不是问题。
关键就是,货卖用家,找到识货人。
如果完美修复,好好保存,过个二三十年,这个老箱子没准能卖个三五万块钱。”
什么?
三五万块?
程铁林几人全都有些震惊,看这个破樟木箱子的眼神,全都多了几分火热。
三五万元钱,现在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李政耸了耸肩膀,并没有解释二三十年后,每个人的收入也会翻上数十倍。
这点儿钱,也并没有什么稀奇。
孔玉梅笑着打趣道。
“怪不得你那么喜欢看书,原来书中真的有黄金屋!”
乌霜霜虽没有参与话题,却时刻关注。
她的目光落在李政身上的时候,似乎比平常更添几分异彩。
听到孔玉梅的话,她脸色微红,心中不自觉冒出下一句。
书中自有颜如玉。
李政笑了笑,十分自然地转换了话题。
“今天只是碰巧,生活的小插曲而已。
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到大学之后的学习......”
除了李军,剩余三人都是准大学生,一听这个话题顿时来了兴趣。
几人边走边逛,谈天说地,畅想未来。
李军对这些话题不感兴趣,一溜烟跑到前面。
看看这个,瞧瞧那个。
一会儿要钱买了五根糖葫芦,一人一根。
一会儿又要钱买了一兜子炒瓜子,很有礼貌地分给每人一把。
李政索性又给了他五元钱,让他自己支配。
几分钟后。
他们便在前面不远处的茶摊上看到了李军,只好停下来每人喝了一碗五分钱的大碗茶。
呃......确切的价格是四分。
李军一顿砍价,老板给抹了五分钱,只给了两毛。
有他在,气氛更加欢快。
两世加起来活了几十岁的李政,心情也相当愉快。
一路走走停停,还是很快来到维纳斯照相馆。
在李政的记忆当中,刚开业时间不长的维纳斯照相馆是这个年代,巨阳县城唯一一家能够冲洗照片的照相馆。
其他的照相馆,以往拍了照片之后,都要送到京城去冲洗才行。
不但成本增加了很多,顾客想要拿到照片,往往还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
推开照相馆大门,里面的装修十分简洁。
几张被放大镶裱好的照片,似乎已经有了几十年后“艺术照”的雏形。
一个头发略长的年轻男子,正哼着小调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杂志在看。
见到李政等人进来,他也没有站起来,只挑起眉梢斜着眼睛看过来,等着李政他们主动说出进店意图。
李政没有计较他的态度,只是上下打量了一下他。
这个家伙前世他认识,且没少打交道。
承包果园和后来办厂的期间,这个名叫韩明山的摄影师,一直都为他手下工人提供上门照相服务。
从最初骑自行车,后期骑摩托车,连续足有二十年的时间。
后来有了照相手机和智能手机的更迭普及,韩明山才不再上门照相。
他淡然一笑,客气询问。
“老板,照相多长时间能取?”
韩明山这才站起来,将手中的杂志随手放在一边,慵懒回答。
“你们运气不错,过两天我正好要去京城,今天照的话,应该三四天就能过来取。”
李政有些意外,左右看了看店内的环境,追问道。
“老板,你门外贴着的红纸上,不是写着加急立等可取吗?”
“这......”
韩明山脸上浮现出几分尴尬表情,挠了挠头。
“本来还行的,可这两天设备有点儿问题,所有底片都只能拿到京城去冲洗。”
李政还想说些什么,汽车轰鸣声由远及近,戛然而止的刹车声就在门外传来。
照相馆的门再次被推开,一男一女气势汹汹地冲进来。
一抬手。
“啪!”
一沓照片就被摔在桌子上。
“韩明山,你看看,这些照片为什么都这么模糊?
请你拍照的时候,我就跟你反复确认,这次的照片对我们非常重要。
我爷爷病重,这可能是我们一家最后的全家福!
结果你就拍成这样!”
二十几岁的男子满脸愤怒,双眼发红,声音都有些嘶哑。
韩明山有些手足无措,却没有去拿桌上的照片。
这些照片都是他亲手冲洗出来的,他当然知道是什么样子。
他一脸讪讪解释,“钱哥,只有一点点模糊,你给我两天时间,我可以再冲洗一版......”
“没有时间了!爷爷等不了了!
你必须,马上给我们冲洗出清晰的照片!”
那个年轻女子眼眶红红,带着哭腔。
韩明山有些尴尬,脑门都冒汗了,急切地解释。
“钱哥,你别着急。
拍照的时候我怕有意外多拍了一版还没冲洗。
可我这的设备什么的都是新的,没有把握......”
他的话在钱哥喷火的眼神下没有说完,可隐藏的意思却很清楚。
没有把握的不是设备,而是他的技术。
李政在一旁眼神一亮,淡然地看向钱哥道。
“你们着急的话,我可以试试......”

两个姐姐?
李政迎出来一看,来人竟是他的两个女同学。
乌霜霜和孔玉梅。
两个女孩都是城里人,皮肤细嫩白皙,容貌娇艳俏丽,在班上都有班花之称。
到了农村,更显出挑。
只不过,两个女孩的风格并不相同。
乌霜霜身材纤瘦,留着一头披肩长发,五官精致,从内而外透出温柔娴静的书卷气。
再加上一袭素雅长裙,竟似是从画里面走出来的人一样。
孔玉梅则留着一头利落短发,身材高挑,长得明艳大气,英气飒爽。
又兼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开朗,更显阳光。
可是,这两人怎么会跑到李家村来找他?
正有些疑惑,又一人笑着推着自行车出现在大门外,对着李政挤眉弄眼。
原来是他的同桌兼死党程铁林。
见到程铁林,一切全都明了。
前世。
程铁林也在今天来找过他,只是彼时他正不得自由。
王家人正控制着他,不让任何人接触,李家正是乱糟糟的局面。
若不是后来程铁林说起,李政也不会知道当天他还来敲过门。
后来自己放弃学业,程铁林还曾经替他惋惜。
只是并没有提及乌霜霜和孔玉梅也曾经来过李家村找他。
李政不及多想,热情地迎出来,“林子,你们怎么来了?”
“喂!你这家伙对我们两个大美女竟视而不见!
连个招呼都不打,可有点儿过分啊!”
孔玉梅见李政越过她们两个直接招呼后面的程铁林,立刻笑着挑礼。
乌霜霜有些内向,并没有开口,只略带羞涩的低头浅笑。
可似有幽怨的看过来一眼,是几个意思?
程铁林则大大咧咧的直接道明来意。
“嗨!这不咱们几个都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嘛!
你是京城大学,我们几个都是京城的大学。
以后咱都在一个城市里混,提前联和一下,看看哪天报道一起去啊!”
几人笑谈了几句,又和父母打过招呼,这才在堂屋坐下。
李建国和金翠香一听几人都是准大学生,脸上的笑容都灿烂了几分。
说话都有些咬文嚼字,似乎也成了文化人。
尤其是看到知书达理的两个漂亮女生来找自己的儿子,更是笑弯了眼。
热情的拿出平时舍不得喝的麦乳精,烧水沏了几杯。
然后。
很有眼色的扯着不情不愿的李军就要离开,准备将空间留给李政几人。
他们的动作意图有些明显,多少让李政有些无语。
这又不是相亲,干嘛这种表情。
“叔,阿姨,让小弟跟我们一起玩吧!
你们中午千万别准备什么,我们可不在家里吃。
一会儿我们想让李政跟我们一起去城里,中午就在外面吃了。”
程铁林自来熟的拉住李军的手,笑着请求。
一听去城里玩,李军顿时兴奋起来。
“爸,我要跟二哥......还有程哥他们一起去城里玩。”
李建国还有些犹豫,怕性格跳脱的李军捣乱,李政适时开口。
“爸妈,你们出门的话带上大门钥匙,我等会儿带着军儿去城里。”
有他开口,李建国才算放心留下李军。
临出门前,金翠香将二十元钱塞到李政手里。
“出门注意安全,玩得开心点儿,吃些好吃的,别回来太晚,军儿要是淘气你就狠狠揍他......”
唠叨叮嘱了几句,李政频频点头,一一应下。
只剩下他们几人的时候,孔玉梅一脸享受地喝了一口麦乳精水,打趣道。
“李政,没想到你在学校是个木讷的书呆子,在家里倒是个好脾气的大孝子。
我妈要是这么唠叨我,我估计长短也要犟几句嘴。”
坐在她身旁的乌霜霜勾了勾唇角,说话的声音都让人觉得温柔。
“我觉得李政跟父母相处的状态很好啊。”
孔玉梅伸手揽住乌霜霜的肩膀,故作凶恶地说道。
“霜霜,你这个有异性没人性的坏姑娘,是想说我跟父母的相处状态不好吗?”
乌霜霜飞快地拍了一下孔玉梅,粉面羞红,反驳的声音依旧听着温柔。
“没有,玉梅你别胡说。”
李政两世为人,已不是那个只知道钻研书本,不解风情的木讷书呆子。
自然很容易就看出乌霜霜对他有好感。
回想高中时代,似乎性格内向的乌霜霜曾不止一次地对他示好。
只是他那时候情商较低,根本就盖特不到,所有抛来的媚眼等于都给了瞎子看。
不过,重生归来,李政依旧没有心思谈情说爱。
或者说,他经历一生感情欺骗,已经对男女之情不再抱有期待和信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从此断情绝爱,不近女色。
只是他再也不会轻易被女人用婚姻困住,更不会再被女人拿捏。
无视了程铁林的挤眉弄眼,他轻笑一声转了话题。
“快喝吧!你们休息一会儿咱们就出发。
听说商业大楼附近新开了一家照相馆,我想去看看。”
李政的不面对,让乌霜霜有些失望,一双美眸中的幽怨不禁又多了几分。
可听到照相,她却又不自禁多了几分期待。
程铁林和孔玉梅也都眼前一亮,几乎同时开口。
“对呀,应该多叫几个同学,一起来一张合影。”
“我也好久没有照相了,今天正好拍两张。”
李政知道他们会错了意,却也没有解释,只是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胶卷。
这里面的相片,他需要尽快洗出来。
今天郝国栋和李建芳虽然铩羽而归,不一定会继续打他京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主意。
可依照李政对郝文辉的了解,这个睚眦必报的家伙应该很快便会伺机报复。
他必须在郝文辉发起报复之前,给出足够的警示,让郝文辉不敢轻举妄动。
几人谈笑了一会儿,约定了一起出发前往京城的时间。
随即将杯子里的麦乳精水一饮而尽,便骑了自行车出发。
两个女孩骑的都是二六自行车,而李政和程铁林骑着的,则是经典的凤凰牌二八大杠。
李军没有骑车,而是跨坐在李政的自行车车后座上。
一路欢笑,几人你追我赶,十几里的路程匆匆而过,很快便进了城。
这个时候的巨阳县城,比起几十年后小得可怜。
只有一条后来被称为老街的巨阳大街还算繁华。
来到老街,几人推车步行。
两边的门市其实还不多,商品种类现在也乏善可陈。
路边摆摊或叫卖的商品也以农产品和服装日杂为主。
可这个时代独特的氛围扑面而来,还是一下子与李政记忆中的场景融合,让他更加真切地意识到。
他真的回来了!
正有些感慨,不远处便有一个略显粗犷的声音传入耳中。
“大姐,一个破成这样的樟木箱子,你就敢跟我要三块钱?”

回到屋里,李建国和金翠香又数了一遍钱。
一千张崭新的钞票,让夫妻二人眼神闪亮,心中却有些忐忑。
又拉饥荒了。
还一下子就借了一万元。
若在前几年,这可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即便是到了现在,对于李家这样的农村家庭也算是一笔大钱。
李政看着这些钱,心中却无半点儿波澜。
一万元而已,还不够年底承包果园的钱。
他见李建国又拿起一沓钞票,还要再数一遍,不由得打趣道。
“老爸,再数一遍也是那些钱,不会变得更多。
咱们还是想想,做些什么生意,才能用这一万元钱赚到更多的钱。”
李建国数钱的手一顿,习惯性地皱起眉头呵斥。
“你这小子懂什么?
这些钱可不能胡乱动用,明年要还的。”
金翠香立刻附和。
“你爸说得对,这些钱只能用在你们读书上,可不能乱花。”
他们的态度,也在李政的意料之中。
老一辈的人,讲究的是量入为出。
赚三个花两个,还要留下一个存起来。
借钱拉饥荒,那是百般无奈的时候才能做的事情。
李政也不着急反驳他们的观点,而是打趣道。
“老爸,明年要还这个钱,您想靠什么还?
靠您在村里果园当技术员的那点儿工资,还是靠我妈种的那点儿地?”
“这......”
提到怎么来还这笔“巨款”,李建国的思路突然卡壳。
平常跟邻居或亲友拆借一点儿钱,是靠节衣缩食和额外做些散工来还债。
可现在借的是一万元钱,再想用节衣缩食或打散工的方式还债,最起码也得十年。
这还得建立在无病无灾,收入稳定的基础上。
想到这钱一旦花出去,明年根本还不起,李建国和金翠香的脸色一下子就暗淡下来。
刚刚的兴奋劲和欣喜一扫而空,淡淡的愁绪无声滋长。
李政晒然一笑,没有继续打击父母的情绪,自信道。
“爸,妈,我们要利用这笔钱作为本金来赚钱,而且还要赚大钱。
如果你们能听我的建议,我保证,我们家明年不但能轻轻松松还上这一万元钱,还能成为村里的万元户!”
李建国听了,眉头却皱得更深,一脸严肃道。
“小政,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不要将心思用在别的方面。
赚钱是爸妈的责任,跟你无关。
你放心,过几天你去京城大学报道,爸妈一定让你体体面面地,不会比别人寒酸。”
金翠香将钱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小心翼翼的层层包裹上,口中附和道。
“没错,小政,你不用担心。
就算今天没有从你姑那借来的这一万元,爸妈也做好了准备。
不会少了你读书的钱,你只管好好读书就行。”
李政颇有些哭笑不得,他还是小看了这个时代农民的固有思维。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只有踏踏实实做事做工赚来的钱,花着才踏实。
能够认可从李建芳手里借这一万元,估计还多亏了双方的亲戚关系。
如果是其他人的钱,老两口估计都不敢伸手去接。
回想了一下前世鼓动父母亲跟他一起承包三百多亩果园的艰辛,他顿时多了很多耐心。
“爸妈,我的学习方面,你们就放心吧!
我保证每年都能获得学校的奖学金,绝对能给你们长脸。
这不村里最近都在传嘛。
村东那一片果树地和白地要投标承包,我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机会。
我爸现在是果树技术员,不说十里八村,就算在整个巨阳县内比果树技术,他也能排得上号。
我建议,咱家得去竞标,而且要拿下最大的那块地。”
“你可别扯了!”
李建国听了,略显浑浊的双眼陡然一亮,呼吸都一下子粗重起来。
显然心底也有雄心壮志,也想做一番事业。
可随即,他的眼神便暗淡下来,摆手道。
“小政,这话可不许再说。
村东最大的那块地加起来有三百多亩,就算每亩地承包费八十元,每年也要两万大几千。
咱家哪来那么多钱?”
一旁的金翠香有些被李政这个想法吓住了,也坚决反对。
“小政,可不能有这想法。
那么一大片地弄过来,咱家在村里就太招眼了。
咱家有没有钱先放到一边,可不能做遭人嫉恨的事情。
到时候,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不得不说,老两口态度虽然保守,可说的话却都没毛病。
前世李政承包了这三百多亩地之后,还没怎么样,就惹来很多麻烦。
没赚钱的时候还好些,有村书记主持公道,大家伙也都给面子。
可等到果园二十年的果树焕发生机,迎来大年丰收,新培育的密植新品种果树也硕果累累。
眼红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
本来还能相安无事的村民,开始频繁跑来找麻烦。
本村的也就算了,吃点儿拿点儿,最多是偷着多拿点儿,还都能维持表面的客客气气。
可外村的人却不讲究那么多了,夜黑风高的时候,全都带着麻袋跑来。
将这当成了自己的买卖。
李政一家虽也有防范,却还是防不胜防。
桃子,李子,苹果,梨,全都丢了不少不说,还几乎将周围村民得罪了个遍。
更有甚者,王美娟家的亲戚看着果园赚钱,竟然想要伙同王长军等人直接抢过去。
背后还有巨阳县法院副院长魏明海撑腰,拿王美娟和李政的夫妻关系为漏洞,从承包合同入手,意图直接将李政一家踢出局。
本来丰收应该大赚特赚,李家却一片愁云惨淡。
处理不完的纠纷,打不完的官司......
重活一世,李政早就不是昔日小白,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
他自信一笑,拿出了早就想好的承包方案,娓娓道来。
李建国听了,眼神越来越亮,兴奋地站起来手舞足蹈,激动得连连道。
“好!这个方法好。
哈哈哈......好,我儿子不愧是能考上京城大学的人。
好,就这么办!”
金翠香也笑着点头,一脸的欣慰。
“这样挺好,我儿子真是能干大事的人。”
正在一家三口密谋发财致富大计的时候,大黄在院子里狂吠起来,李军脸上憋着坏笑,领着两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漂亮女孩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
“二哥,有两个姐姐找你!”

李政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向前看去。
只见一个装着各种旧物和破烂的三轮板车正停在路边,板车旁边歪歪扭扭站着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痞里痞气地和一个衣着光鲜的中年女人争执。
“这破什么?一块木头都不缺,修修还能用的。
这可是刘半城家老太太的陪嫁箱子,一点儿毛病都没有的话,三块钱可能卖给你吗?”
“大姐,还刘半城?
他家就剩一个孤老太太,前几天还死了。
你拿一个死人的东西来卖,还不够晦气的呢!
你看看这箱子破损处都是新茬,而且一点儿都不规则,明显是用锤子直接敲坏的。
箱子里面的暗格也全都被弄得稀巴烂。
就算是勉强修理上,也卖不了几个钱,我最多只能给两块五。”
......
李政心中一动,走过去停了下来。
痞气年轻人和中年妇女之间有个拆掉座板的婴儿竹车,车里面装满了纸板酒瓶之类的废品,上面顶了个看起来上了些年份的樟木箱子。
樟木箱子虽红漆斑驳,已经旧得不成样子。
可完好的部分做工细致,精雕细琢,明显质量上乘。
的确像是大家闺秀的陪嫁品。
只是此刻箱子盖和箱体破损多处,内部的暗格更是直接被敲碎。
就算是勉强修补,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李政的目光在这些东西上面一掠而过,定格在痞气年轻人身上。
这人,他似曾相识。
相貌轮廓和特征都跟他记忆当中的一个人吻合,再加上同样的声线和吊儿郎当的姿势。
李政似乎已经看到二十多年后他大腹便便的模样。
高志滔,郝家的远房亲戚。
以后会是巨阳县的风云人物,身家数十亿,行事乖张霸道,多次和李政明争暗斗,手段脏得很。
不过,高志滔跟郝文辉关系一直都非常不错。
而他的第一桶金,据他自己多次炫耀,就是来自一只破烂樟木箱子。
看眼前的情形,很可能就是这一只。
李政眼底多了一丝火热,将自行车丢给李军推着,跟程铁林几人打声招呼,便饶有兴致地凑了过去。
他也不说话,走到婴儿竹车旁边仔细看了看那个箱子。
随即摇了摇头,抱着肩膀,若有所思咂了咂嘴。
果然。
他的一番作态,立刻引得售卖箱子和废品的中年妇女询问。
“怎么?小伙子,你对这箱子感兴趣?”
李政笑了笑,看了高志滔一眼,摆了摆手道。
“不着急,做买卖有先来后到。
我不能坏了规矩,你们谈不妥咱们再谈。”
高志滔皱了皱眉,眼中满是谈买卖被打扰的不快。
撇着嘴打量了一下李政,刚想说话就看到推车走过来站在李政身后的李军和程铁林,他的目光顿时和善了一些。
再看到随之而来的乌霜霜和孔玉梅,他立刻眼神一亮,站直身体,挺起胸膛,和气说道。
“没事,我就是一个收废品的。
如果不是这大姐车上的纸箱板和酒瓶子能让我赚点儿,这箱子两块五我都不要。
除了上面的几个铜件,就是劈柴烧火的材料。
你要买正好让她卖给你,只当咱交个朋友!”
中年妇女眼前一亮,期待地看向李政。
“小伙子,这箱子修修还能用,只卖三块钱绝对物超所值。”
“切!”
李军冷嗤一声,将自行车支好,几步走过来指着那个樟木箱子挑起了毛病。
“大姨,您别睁着眼睛说瞎话行吗?
这个箱子都烂成这个样子了,你怕不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我哥脾气好,你可不要狮子大开口。
我们最多给你两块六,不卖的话你就拿回去烧火。”
程铁林也凑起了热闹,加入了砍价行列。
“大姨,两块六不少了,这个箱子就算修理好了,也只能是个残次品。”
中年妇女听到李军说这箱子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眼神不由自主地闪了闪。
似乎有些心虚。
这些东西,还真的是她从刘家亲戚整理刘宅扔出来的东西中偷偷“捡来”的。
可随即,她就有些恼羞成怒,一脸的不耐烦。
“你们到底要不要,几毛钱也没完没了地砍价。
我看你们一个个穿得干干净净,身边还有两个漂亮的小姑娘跟着,也不嫌丢人。
没钱就不要跑来装大尾巴狼!”
高志滔对这话深以为然,挺着胸脯看了看乌霜霜和孔玉梅,这才轻咳一声说道。
“兄弟,你买个东西太磨叽了,不买就一边去。
你跟我不一样,我砍价,那是因为我做的是这个生意,就得滋......锱铢必较。
平常我做事可不墨迹,不要说几毛钱,就是几十块钱,我都分分钟能拿出来。”
说完,他又看向乌霜霜和孔玉梅,还自以为很帅地抬起右手拢了拢头发。
微抬下巴,同时眨眼放了一波电。
“两位小妹妹,认识一下呗!”
乌霜霜蹙了蹙眉,有些反感地躲在了孔玉梅身侧,避开了高志滔的目光。
孔玉梅大大地翻了个白眼,完全不想理会。
她一条裙子就要上百块,几十块钱也好意思在她们面前嘚瑟。
李政本就不想墨迹,只是不想太过急切,让高志滔或中年妇女看出什么端倪。
从而让这次交易平生波折。
这会儿见高志滔耍帅讥讽,他立刻做出被刺痛面子的模样,皱着眉头侧身挡住高志滔的视线。
“三块钱而已,这个箱子我买了!”
话是这样说,他却没有掏出母亲给他的二十元。
而是掏遍了身上的所有口袋,这才拿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好不容易凑齐三元钱。
“阿姨,给你钱,这个箱子是我的了。”
高志滔昂起下巴,充满优越感的得意一笑,似乎胜过了李政。
中年妇女也面露鄙夷,一脸嫌弃地接过皱巴巴的毛票。
“哼,还说不是穷鬼!
这钱被你装着,都要腌出味儿了。
赶紧把这破箱子搬走,我还要卖别的东西呢!”
李政心中欢喜,听了这话也不生气,麻利地将樟木箱子搬到自行车后座上,用上面的绳子绑好。
李军有些闷闷不乐,不解地询问。
“二哥,花三块钱买这么个破箱子干嘛?”
程铁林,乌霜霜和孔玉梅也一脸费解地看向李政。
“就是啊!李政,这箱子都没法用了,买它干嘛?”
李政这时才露出笑容,拍了拍樟木箱子,一脸自得。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
你们仔细看看,这箱子的用料。
这几块板是老料香樟木不假,可框架的木料却是黄花梨。
再者。
从做工和纹理细节可以看出,这个箱子最起码也是一二百年前的老物件。
送到识货的人面前,就算不修复,最低也能卖个三五十元钱。”
什么?
这个破箱子竟然能值这么多钱?
刚才还得意扬扬的高志滔和中年妇女,顿时一脸愕然。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