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阿斗刘禅的其他类型小说《少主一朝重生,与诸葛亮兴汉室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满地是菠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行至襄阳城外二十里,刘备命随行军士就地安营,他带赵云伊藉二人去寻卧龙岗。赵云打听当地百姓,很容易确定了具体方位。三人便下马登山,又往山上行至数里,得见隆中景物:见山虽不高却秀雅宜人,水虽不深却澄澈见底。微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溪水流过,如闻悦耳铃声。又有猿鹤昂昂啼鸣,鸟蝉啾啾吟唱。刘备走在山路上,只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如此景致,必有高人在此神隐!”伊藉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使君,赵将军,不远了吧。”赵云指着前面的山坳:“听村民所言,过了眼前的山坳,有一间山庄,孔明先生就住在山庄草庐之中。”刘备大喜,对赵云和伊藉道:“我今日若得卧龙先生,大业可成也!”然而此时他又有些忐忑:卧龙何等高人,能看得上现在的刘玄德吗??那出师表中说我三顾...
《少主一朝重生,与诸葛亮兴汉室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行至襄阳城外二十里,刘备命随行军士就地安营,他带赵云伊藉二人去寻卧龙岗。
赵云打听当地百姓,很容易确定了具体方位。
三人便下马登山,又往山上行至数里,得见隆中景物:
见山虽不高却秀雅宜人,水虽不深却澄澈见底。
微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溪水流过,如闻悦耳铃声。
又有猿鹤昂昂啼鸣,鸟蝉啾啾吟唱。
刘备走在山路上,只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如此景致,必有高人在此神隐!”
伊藉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使君,赵将军,不远了吧。”
赵云指着前面的山坳:“听村民所言,过了眼前的山坳,有一间山庄,孔明先生就住在山庄草庐之中。”
刘备大喜,对赵云和伊藉道:“我今日若得卧龙先生,大业可成也!”
然而此时他又有些忐忑:
卧龙何等高人,能看得上现在的刘玄德吗??
那出师表中说我三顾,我却来的匆忙,尚未问过阿斗,前两次为何没能请来,别是有什么事没准备周全,怠慢了孔明先生啊!
但既已来之,万无退却之理,绕过山坳,果见一庄,刘备来到庄前,整理一番衣冠,亲叩柴门。
一小童打着哈欠开门问道:“何人来访?”
刘备连忙拱手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摇摇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刘备苦笑:“你只说刘备来访。”
童子说道:“先生前日出游,至今未归。”
刘备问道:“先生去了何处?”
童子说道:“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又问道:“那先生几时得归?”
童子摇头:“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又或一两月,半年也说不定。”
闻听此言,刘备惆怅不已,长叹一声说道:“莫非我今日不得见先生乎?”
有心在此等下去。
赵云却劝慰道:“主公,既如此,不如且归,回头再使人来探听,待先生归来,再来拜访。”
刘备想了想:“也好!”
当即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童子慵懒的点点头:“知道了。”
遂关上庄门。
此番不得见卧龙先生,刘备心中颇感失望。
但想起前世三顾才请得卧龙,今生怎能那般顺利,莫不如待见过刘表,回头再来拜访。
当即下了山,带随行队伍往襄阳而去。
又行一日,抵达襄阳。
而此时此刻,身在襄阳的刘表得知刘备前来,亲自出城相迎。
对于刘备,刘表向来关切照顾,以兄弟相称,礼数非常周到。
唯独不给他地盘人马,以便于拿捏。
刘备也习以为常了。
遥见刘表,刘备告诫自己,见孔明不得而致心情低落,此节万不可在面对刘表时表露出来。
当即微微一笑,抱拳行了一礼:“备见过景升兄。”
“哎呀贤弟,为兄真想你也!”
说着,刘表径直走上来,拉住了刘备的手,与他共乘车驾。
刘表虽过花甲之年,但人长的高大挺拔,身上衣服也奢华无比,举手投足间更是带着成功人士特有的风范和气派。
无论他站在谁的面前,都会让对方相形见绌。
唯独刘备,谦逊有礼,从容不迫,喜怒皆不形于色,却丝毫不被刘表气场所压。
想反,和刘备在一起,刘表倒有种莫名其妙的压力。
刘表请刘备入城,以强壮勇武军士手执剑盾起舞后以四佾军阵摆出“迎皇叔”三个大字,既彰隆迎,又显威压。
演武过程,刘备脸上并未表现出任何表情,只静静的看着表演结束,淡淡一笑对刘表点头致谢。
后刘表设私宴款待,酒过三巡,便见刘表神情低落,长吁短叹。
刘备便问:“兄长为何叹气?”
刘表缓缓说道:“曹操大败三袁,袁谭、袁尚兵败被杀,袁熙北逃辽东。今北方已定,曹操必生吞荆州之心,唉……”
说到此处,刘表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继续道:“昔日不听贤弟之言,未在其攻打三袁之时,乘虚北进,夺取许都。至如今失去良机,悔之晚矣……”
刘备确实在几个月前给刘表提出北上进攻曹操的方略,但被刘表否决。
刘表当时的想法是,江东与我荆州有杀父之仇,若举荆州之兵攻打曹操,后方恐被江东所袭。
刘备又提出使赵云率军据三江以抵孙权的建议,却又被刘表否决。
他不想把兵权和重要的隘口分给刘备的人。
遂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进取许都的机会。
对此,刘备也并没有埋怨,还宽慰道:“兄长不必因此顾虑,当今天下大乱,干戈四起,兄长坐拥荆襄九郡,兵强马壮,何惧曹操?”
刘表点点头,而他此时真正顾虑其实并不是曹操。
刘表思索着,神色低落抚面而泣。
刘备又问道:“兄长这又是为何?”
刘表又叹了一口气:“愚兄乃为二子之事所虑,前妻陈氏所生长子刘琦,为人虽贤,但柔懦不足立大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刘琮,生性聪颖,深得我喜爱,我欲废长立幼,又恐碍于礼法。欲立长子,无奈蔡氏族人皆掌管荆州军务,后必生乱。因此委决不下,贤弟你看……”
刘表说到此处,抬头看向刘备,希望刘备此时能给出一个靠谱的建议。
刘备面色如常,心中却陡然一震。
没错!
阿斗说的一点没错!
果然刘景升唤我前来主要问的是这件事。
当如何回答?
刘备仔细分析刘表这几句话,刘备发现了端倪。
比如,刘表言:长子刘琦柔懦不足成大事,少子刘琮生性聪颖,深得我喜爱。
刘备久居荆州,熟知二子品性,总结于心:
刘琦者,性温良恭俭,讷言敏行,待人挚诚,身怀大义。然志略未展,不精权谋,又多有忧怀之心,可做一守城之主。
刘琮者,性懦而无断,少谋寡勇,为势所驱,不堪大事,年幼懵懂,却有傀儡之相,荆州若给他早晚必失。
孰优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
闻景升兄如此说,莫非心里更倾向于立刘琮?
还是说对幼子的溺爱使他难辨优劣?
刘备有心顺着他说,又想到自己入主新野以来,没少承蒙刘琦的照顾。
这搬弄是非,落井友朋的话他实在难以出口。
只得说道:“此乃兄长家事,当从长计议,备乃外人,不便参与。”
刘表抓起刘备的手,继续问道:“你我兄弟亲如手足,只管直言无妨,你可知,为兄已无他人可倚仗。”
“这……”
刘备捋着青髯细想片刻,想通了一个问题。
刘表如此执着的相问,或许未必真想立刘琮。
表面倾向立刘琮,实则想利用自己,为刘琦进言,以制衡蔡氏。
刘备心想,事到如今,为了大公子刘琦,当如实回答。
当初我孤身一人,尚能脱险,今我有子龙相伴,做了万全准备,那蔡瑁又能奈得我何?
另外,重活一次的阿斗见到了大晋的荒诞国命,他也不想再做一个逆来顺受的无能君王了。
好歹,得改变点什么。
于是,阿斗坦言道:
“父亲,前世因我拖累使糜娘投井,子龙叔父为救我,于长坂坡七进七出,险些遇害,今生请莫让阿斗做那拖累之人。
虽然孩儿也不舍和父亲分别,但为了兴汉大业,你我父子万不可在此时为亲情所累。”
刘备很欣慰,自己都孩儿如此明事理,想来前世也定是明君仁主。
刘备又想到赵云,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激之情。
“子龙贤弟忠心耿耿,义薄云天,舍命救汝,与我之情谊堪比云长翼德,我刘备何德何能,有如此义士相助?
阿斗,为父去世后你子龙叔父余生如何?”
刘禅感慨道:“子龙叔父一生为我炎汉征伐,杀敌斩将无数。相父第一次北伐之时,孩儿和相父都曾想将让子龙叔父于成都安养天年。
可叔父不愿!
他言匡扶汉室乃父亲毕生夙愿,他宁可要战死沙场也要为此贡献一份力。
为此,他不惜撞阶而死以做要挟,相父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他做先锋。
那一战他兵出箕谷,阵斩韩家五将,名震雍凉。
只可惜马谡街亭失手,至全线溃败。
但他敛众固守,不致大败。
最后退回成都,第一次北伐后的第二年便无疾而终。
说起来,他也是咱们的五虎上将中活得最久一人。”
“哦,原来如此……”
刘备闻阿斗所言,脑海中浮现出赵云年岁已大,却依然为着兴汉大业冲锋陷阵的画面,心中涌出无限感激之情。
想到前世云长翼德皆遭横死,心痛难当,唯子龙却得以寿终正寝,又略感慰籍,含泪感慨:“子龙啊……真吾兄弟也!”
阿斗也想到子龙叔父年近七旬仍坚持披挂上阵,自己身为皇帝却投降敌国。
不禁又生愧意。
这时,刘备又问:“哎,你刚刚提到五虎上将,这……何谓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乃父亲进位汉中王时封的五位功勋卓著的大将。”
“此五人都是何人?”
“为首乃二叔关羽关云长,然后是三叔张飞张翼德,以及四叔赵云赵子龙,此外,还有西凉马腾之子,天威神将马超马孟起,以及长沙老将军黄忠黄汉升。共此五人为五虎上将!”
刘备点点头:“我于朝中任左将军之时,与马腾将军共于衣带诏上签名。想来其子也成为我炎汉肱股。而这黄汉升也是长沙老将,亦能归顺于我,真乃兴事也。”
“父亲,黄老将军可厉害了!你可知道,多年后你于汉中大战曹操,便是黄老将军于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帮咱们夺下汉中!”
“什么?”
刘备大惊:“黄老将军竟把夏侯渊斩了?”
“是啊!当时夏侯渊是曹军雍凉地区主帅,他一死,曹魏那边立刻傻眼了。没过多久,曹操就下令退军了。”
刘备不禁赞道:“这黄汉升老将军,真老当益壮也!”
“父亲,黄老将军现在正驻守长沙,若有机会定要将其早纳入麾下!否则二叔下长沙之时,还要与其有一场大战。此战甚为凶险,二叔用巧计方得险胜。今若再战,怕有闪失,当能避则避。”
刘备沉思点头:“嗯,为父知道了。”
“对了,还有一人,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长。他现在不过是不出名的一个小吏,但未来乃是我炎汉功勋之将,勇谋不下五子,治军不下五虎。
“嗯,知道了。”
可当晚辗转反侧,好容易睡着,却又做梦了。
梦中,他深入南中,七擒孟获,让南中之民彻底归降于炎汉。
后方平定,他欲出兵北伐。
完成先帝夙愿。
临行之前,他派使臣劝降孟达,试图重新夺回上三郡。
可便在出征前的那晚,一个女人拉着两个未成年孩子跪在他的府门前,痛哭流涕。
乃是已故房陵太守蒯祺的遗孀。
也是他的长姐。
“孔明,你和阿姊说句掏心窝的话……你……你真要饶过那个孟达吗?”
这一幕,让诸葛亮肝肠寸断。
回想当年,大哥早入江东,姐弟四人随叔父到荆州,没过多久,叔父便因病撒手人寰,诸葛氏姐弟们只得相依为命。
长姐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所幸,长姐嫁入荆襄名门蒯家,成了蒯祺的夫人。
长姐出嫁后被夫家宠爱,家庭幸福美满,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二姐和两个弟弟也因此受到了荫庇,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然而,多年后的入川之战,毁了长姐的一切!
孟达擅作主张,途经房陵时,竟将房陵太守蒯祺杀死,强夺了房陵。
蒯祺本就是刘表任命的房陵太守,又是诸葛亮的亲姐夫,归降刘备本应顺理成章的事。
却被孟达杀了。
这不禁让诸葛亮怀疑孟达的动机。
一但蒯祺投降,必为荆州派注入一支强大的力量,刘备也必使其为三郡之主。
可孟达眼看法正李严等同僚皆受重用,自己能力平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不禁心有不甘。
他也想成为三郡之主,于是便玩弄了一点小手段。
但这岂能逃过刘备的眼睛?
刘备因此大怒。
立派刘封接管孟达部队。
蒯祺既死,诸葛亮的长姐瞬间沦落成寡妇,一对侄儿侄女也瞬间没了父亲。
看着长姐穿着白衫,与两个的侄儿女跪在灵堂前哭泣的画面,诸葛亮心如刀绞。
“孔明,你告诉阿姊,阿姊如何做,方能让你杀死狗贼孟达,为你姐夫报仇?”
诸葛亮默然垂泪,无奈的摇摇头。
诸葛亮明白,孟达有献益州之功,虽然房陵之事他犯了错,但其声称遭遇抵抗,才率军杀入,理论上罪不至死。
强行定罪,恐惹等东州士族不满。
其时也正是主公立天下之时,万不能公报私仇使炎汉集团陷入内耗。
那是主公的基业,不是他自己的。
长姐看出了他的为难,只说道:“既如此,我不让你为难!然,若有朝一日,孟达叛汉,阿姊请你,务必将其碎尸万段,将其首级祭于你姐夫陵前!”
诸葛亮含泪郑重抱拳:“小弟承命!”
事情果如长姐所料,孟达怂恿刘封不救关羽,然后叛国降魏了。
这时候,处死孟达似乎有了正当的理由!
尤其是刘备伐吴失败驾崩后,诸葛亮身为托孤丞相和辅政大臣,也成了蜀汉集团最有话语权的人。
他亦拥有了攻打和处决孟达的权力和能力。
可偏偏这个时候,局势又变得扑朔迷离。
而在这扑朔迷离的局势中,他发现了胜机。
孟达有心叛魏,若能拉拢过来,便可兵不刃血重夺上庸三郡,使炎汉重新握住北伐的另一条交通要道。
大姐之仇,他不是不想报。
但他现在是一国之相,受陛下倾国相托,他必须站在国家的立场和高度权衡利弊,做出最利于国家的选择。
刘备心道:
两个邓范,其中一个便是以后的邓艾,阿斗所言那个偷渡阴平,灭我炎汉之人。
既没请来孔明,先将他纳入自己阵营也好。
那么问题来了:
改变邓艾成长轨迹,少了些磨砺和苦难,会不会使他泯然众人。
刘备是这样想的:
泯然就泯然呗,毕竟对我炎汉来说少了一个可怕的对手。
运气好,还能比以前那个邓艾更加优秀,成我炎汉肱股良臣。
这笔买卖,怎么做都不亏。
刘备主意已定,与简雍驾车来到邓庄,有两个孩子已在驿馆相侯。
简雍简单介绍了一下:“主公,这两个孩子都是邓庄的,同名同姓,还是同族。”
刘备抬眼看去。
其中一个少年十岁上下,方头阔脸,身着短褐长裤,在平民中穿着属于比较体面的那种。
他人长的很壮实,以为刘备大人选拔人才,颇为期待。
他见到刘备貌似一点也不怕,一抱拳:“小民邓范见过刘皇叔!”
另一个大概还不到十岁,也许到了,但因为缺乏营养,可能比同龄人更瘦弱些。
他上身穿一肚兜,下身穿一短裤,裤子上全是补丁。
拎着个小皮鞭,拖着要过河的鼻涕,光着两个脏兮兮的小脚,委屈的拼成一个内八。
“小……小可参……见……见……刘皇……叔。”
你瞧,还是个结巴。
但刘备一眼便看出,这结巴男孩的不凡之处。
第一个男孩乃故意显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眼神里却藏不住紧张与怯意。
第二个孩子,虽然瘦弱结巴,却非紧张造成,他眼神毫无怯意,是真的是不屑于掩饰自己的寒碜。
“你也叫邓范?”
那孩子吸溜一下鼻涕:“小……小可原也叫邓范,但与族兄同名,兄……兄长不许我……跟他同名,便被母亲改名邓……邓艾……”
刘备心头一喜,阿斗说的没错,果然是这小子。
他看了两个小儿一会,微微歪头小声问简雍:“宪和,你觉得此二子,将来谁更能有出息些?”
简雍看看两人,示意壮实那个:“肯定是这个啊!那个话都说不利索。”
刘备笑了笑:“只是表相。”
“哦,主公有何见解?”
刘备笑了笑,他还想考验一下,便掏出一大袋铜钱,放在桌上。
这些钱差不多是穷苦人家的半年开销。
“本县欲在邓庄画一地图,须得山路水路崖道谷口竭尽详尽,你二人便给我画来,先回画完者,这些钱便是谁的。”
叫邓范的壮实男孩生怕落后,赶紧告辞,跑去画图去了。
邓艾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刘备问其为何不去,邓艾自信答道:“我……我常在邓庄之周放……放牛,爬……爬山过溪。邓庄……之图,小……小可已牢记于……于心,可在此画之……”
“哦?”刘备笑道:“你且画来!”
他让邓艾画来,却未许他笔墨,等他讨要。
刘备乃想以此观其待人接物,处理问题,来判断此人心性和能力。
却见邓艾也不要,便从裤裆里掏出一截碳棒,于泥墙画之。
刘备简雍对视一眼,皆凑上前去。
只见他先于墙上画一个不规则图形,然后在各个角落详细绘制。
刘备看了一会,偏头小声对简雍道:“命人取邓庄军防图来。”
简雍道了一声:“遵命。”
退下安排去了。
不多时,简雍持军防图而来,邓艾的图也已经画好。
刘备对比两图,只觉得十分惊讶。
这草图虽然没有斥候画得专业细致,但其位置却一点不差。
主要干路,山坡,溪流,水井两图十分详尽,并无太大差别。
而邓艾图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灌木小路也标注出来。
“果是人才!”
刘备问道:“你父母何在?家在何处?”
邓艾答道:“我父早……早逝,与娘……娘亲同住。家……家在此地!”
说着,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圈。
刘备也不看地图,只说道:“我欲拜访,可引路。”
“遵……遵命!”
刘备来到邓艾家中,见只一土房,家有小院,养了几只鸡,院中种着青豆。
新野本南阳重镇,在刘备的治理下相较其他地方更加富足,邓艾家无成年男丁,算是新野县相对比较贫寒的那种。
但也衣食无忧。
此院落打理得很干净,看得出家中一定有个勤劳的女人。
邓艾母亲知县令来访,出门相拜:“贫妇见过玄德公。”
刘备便直言了自己的想法:“我欲收邓艾为童郎,教其读书写字,让其随军历练,不知夫人可允否?”
妇人虽然高兴,但也很疑惑:“吾儿无才无能,还是个小结巴,何至玄德公如此厚爱?”
品这妇人言谈举止,知其虽贫,但必重家教。
这让刘备想起了自己织席贩履,相依为命的母亲。
刘备呵呵笑了笑:“我观此子,有智有才,恭敏好学,善加调教,可成将才。故而想收其为童郎,加以培养,以匡扶汉室。夫人若允,邓家之生计,我全权承之!”
乡野贫妇,难得出头。
一听玄德公愿意培养儿子,那妇人赶紧躬身下拜,千恩万谢。
“艾儿,还不谢过将军。”
“孩……孩儿……谢……”
“哎,免了。”
邓艾还是跪地磕头,命运开始发生彻底改变。
至于另外一个,花了两个时辰画了一个草图归来,简雍看来,与邓艾之图相差甚远。
便给了那邓范那一袋钱,也让他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刘备给邓艾换了衣裳,命其跟着简雍学习,等到十六岁,再入赵云营中历练。
回营途中,刘备心中感慨:如此,炎汉便不至于毁于邓艾之手。
可没有孔明,这国家建都未必建得起来,又谈何被毁?
孔明到底人在何处啊?
那徐元直,又何时来投我?
刘备心中为此烦闷。
回至新野,城门口傅士仁相接,刘备看到了他,又想到了阿斗口中被阻断退路的关羽。
心中暗道:士仁兄弟乃落魄士族子弟,随我多年,虽无二弟三弟之勇,却一直忠诚果敢,不惧生死。
为何会投靠东吴,背刺二弟?
没理由啊!
有心找机会革了傅士仁的官职,从此弃用。
却见关羽和孙乾从城中走出,二人从傅士仁旁边走过,傅士仁见二人,先拱手道:“二将军,孙先生。”
孙乾回礼:“哦,傅将军。”
关羽则昂首挺胸,阔步从他面前走过,理都没有理会,只看着刘备,遥遥一抱拳:“大哥!”
傅士仁有些局促,尴尬的摇摇头,也跟着走过来。
刘备明白了。
云长此番态度,难怪于荆州不得人心。
傅士仁固然要防,可二弟这般傲慢的性格,换作旁人也难与之相处啊!
刘备走上前,当即表达了自己态度:
“二弟,士仁兄弟刚才与你招呼,为何置之不理!?”
“哦?”
关羽有些纳闷,他从来都是这般高傲,大哥也未曾说过他,怎么今天竟为了个傅士仁而问责于他?
“大哥,我……我方才只见大哥,未见傅将军。”
关羽捋着须髯,随便敷衍了一句解释。
刘备呢?
也没有责备关羽。
而当着关羽的面,朝傅士仁拱手一拜。
“吾二弟今日偶疏怠慢士仁兄弟,我在此代他向将军致歉。”
傅士仁惊恐拜回:“哎呀,主公,这……这我未放在心上,主公不必如此,主公万万不可啊!”
而此时此刻,张飞在另一个地方冥思苦想。
军师这搞什么名堂?
为什么让他将大旗立在东侧,却让他于西侧设伏!
难道,曹仁真会从这边跑么?
眼见着东边生乱,斥候以火把传达回来的消息是曹仁大军已从东面突围。
张飞急得抓心挠肝,有心带兵去追击,又想起军师军令嘱咐,最终未敢轻动。
“军师让俺守在此地,却又放跑曹仁。这次俺回去一定好好和军师讲讲道理!”
张飞正埋怨着,却见部将张达向前一指:“三将军,看,那边有一股曹军往这边来了。”
“嗯??”
张飞借着月光伸脖子看去,只见远处山间小路有一哨人马借着月色俯冲下来。
张飞也久经战阵,经验丰富。
他初看这哨人马旗号杂乱、甲胄不整,有点像杂牌军,但细细看来,却人人高头大马,手里稳稳持着长矛利戟,与山间小路速行无阻,骑术相当精湛。
张飞以为是李典的部队。
“哼哼,这李典唬我老张,定是其亲兵!
抓不到曹仁,俺抓个李典也好交差!”
当即命部将带兵伏于两侧,备好绊马索。
此时此刻,曹仁正领兵极速突围。
他选择的是火把数量最少的地方,认为这里的敌军防御最为薄弱。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张飞竟然在此地。
飞马疾行半路,眼看着突破包围,忽然一道绊马索绷起,数匹战马被绊倒,张飞举丈八蛇矛杀将过来。
口中高呼:“李典小儿,汝拿命来!”
曹仁大惊,此时此刻,他无暇分析张飞为啥叫他李典,欲转头向北。
怎料那里也有伏兵。
而带兵指挥之际,张飞也看出了这队人马中谁是头头。
当即又朝曹仁杀来。
曹仁臂膀负痛,不敢与张飞接战,掉头向南撤去,可未曾想,又一条绊马索绷起。
曹仁战马扑倒在地。
张飞蛇矛一指,两侧军卒一并冲出,将曹仁按在那里。
而另一边,李典冲出重围,却未能等到曹仁。
心下不安,却无他法,权衡许久,只好哀叹一声,带百余残兵回许都复命。
张飞以为曹仁突围,心中怒火中烧,大步流星走过去抓起那将领子:“李典小儿,曹仁何在?”
曹仁昂头,怒哼哼道:“张翼德,你眼瞎了么?”
张飞一怔,揉揉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哎?你怎么没跑?!”
“我……”
曹仁运了运气,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
张飞乐了,谓左右道:“军师让俺在此守株待兔,怎曾想,兔跑了,却撞来一头大肥羊。真乃意外之喜也!哈哈哈……”
之前不快顿时一扫而光。
遂高高兴兴回去复命。
至于李典跑哪去了,他已完全不放在心上。
至此,新野大战彻底结束,刘备军几乎全歼曹仁部队,并生擒曹仁,只剩李典带百余残骑星夜逃回许都。
虽说阿斗对刘备说过,徐元直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助其大破曹仁。
但真到胜利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备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只因戎马半生,胜少败多,从未有过一次如此彻底的大胜。
樊城中,刘备设宴犒赏三军。
他看着单福,感慨道:
“吾心怀匡扶汉室之志,怎奈无才无能,难成大事。今得军师,方得此大胜。真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军师请受我一拜!”
单福受宠若惊,亦握住刘备的手:“单福既事主公,这便是单福分内之事。更何况,我本欲帮主公于擒曹仁李典二将,却让他逃去其一,此算不得全胜也,惭愧,惭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