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帕拉小说 > 女频言情 > 彭远征曹颖写的小说从认亲开始踏上权力巅峰

彭远征曹颖写的小说从认亲开始踏上权力巅峰

格鱼 著

女频言情连载

这是孙萍第一次在彭远征这里吃瘪,当然不是最后一次。现在的孙萍固然愤恨羞恼,盘算着怎样才能从彭远征这里找回面子来,可惜她做梦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机会。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彭远征在家里闭门不出,连续写出了两篇关于“第三产业”的宣传性重磅通讯,他前世是文字小吏出身,又熟悉机关的行文风格,熟知领导层对于此类材料的侧重点,写起来轻车熟路挥洒自如。不过,他本着谦虚做人低调做事的原则,中间还是给龚翰林打了两次电话,请教有关问题,请示思路。其实思路早就有了,但这也算是对领导的一种尊重。龚翰林非常高兴,一则是因为彭远征加班搞材料,年轻人如此肯吃苦敬业,很少见了。二则是彭远征知道请教和请示,这种分寸感在一般年轻人身上也很少看到...

主角:彭远征曹颖   更新:2024-12-15 18: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彭远征曹颖的女频言情小说《彭远征曹颖写的小说从认亲开始踏上权力巅峰》,由网络作家“格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是孙萍第一次在彭远征这里吃瘪,当然不是最后一次。现在的孙萍固然愤恨羞恼,盘算着怎样才能从彭远征这里找回面子来,可惜她做梦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机会。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彭远征在家里闭门不出,连续写出了两篇关于“第三产业”的宣传性重磅通讯,他前世是文字小吏出身,又熟悉机关的行文风格,熟知领导层对于此类材料的侧重点,写起来轻车熟路挥洒自如。不过,他本着谦虚做人低调做事的原则,中间还是给龚翰林打了两次电话,请教有关问题,请示思路。其实思路早就有了,但这也算是对领导的一种尊重。龚翰林非常高兴,一则是因为彭远征加班搞材料,年轻人如此肯吃苦敬业,很少见了。二则是彭远征知道请教和请示,这种分寸感在一般年轻人身上也很少看到...

《彭远征曹颖写的小说从认亲开始踏上权力巅峰》精彩片段

这是孙萍第一次在彭远征这里吃瘪,当然不是最后一次。
现在的孙萍固然愤恨羞恼,盘算着怎样才能从彭远征这里找回面子来,可惜她做梦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机会。
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彭远征在家里闭门不出,连续写出了两篇关于“第三产业”的宣传性重磅通讯,他前世是文字小吏出身,又熟悉机关的行文风格,熟知领导层对于此类材料的侧重点,写起来轻车熟路挥洒自如。
不过,他本着谦虚做人低调做事的原则,中间还是给龚翰林打了两次电话,请教有关问题,请示思路。其实思路早就有了,但这也算是对领导的一种尊重。
龚翰林非常高兴,一则是因为彭远征加班搞材料,年轻人如此肯吃苦敬业,很少见了。二则是彭远征知道请教和请示,这种分寸感在一般年轻人身上也很少看到。
最起码,在马自和王娜身上就看不到。
龚翰林是搞材料的人,对能写材料的彭远征,渐渐就生出了几分欣赏,准备将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虽然彭远征觉得龚翰林的思路未必是最好的,但他还是遵从了龚翰林的意见。按照龚翰林的“指点”,他完善了两篇稿子。
周一上班后,就交在了龚翰林的案头上。
“龚科长,这是我写的两篇初稿,您把把关,帮我改改。”彭远征微笑着将材料放在龚翰林的桌上,又去给龚翰林的茶杯里添满了水。
见他对龚翰林如此殷勤,孙萍的脸拉得跟驴脸一般长。
龚翰林有些吃惊,望着手头上的稿子,讶然道,“远征啊,你周末就写了两个?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加班干的,领导给的时间还有!”
“我在家也没啥事,闲着也是闲着,练练笔,就当熟悉工作了。”彭远征笑着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马自向他翘起了大拇指。
龚翰林伏案看着,越看越是惊心。不是彭远征写得不好,而是彭远征写得太好、太妙、太精彩了。望着眼前流畅成熟的文风,他甚至有些迟疑:这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所作吗?
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基础好不好、有没有天分的事儿了,而是太惊采绝艳近乎为妖了。
如果仅仅是文笔上或者词藻上的华丽,文采斐然,得不到龚翰林如此高的评价。
真正让龚翰林难以自已的是,彭远征对于材料的驾驭、对于重点的掌握,竟然超过了他这等在机关上从事材料工作十数年的老油条——领导喜欢看的东西、适合宣讲的内容,他极尽笔墨渲染;而很多并不利于宣传报道的元素,他又非常巧妙地淡化,一笔带过,不着任何痕迹。
而且,彭远征在材料里将新安市委此次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路细化总结为:“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稳步推进文化餐饮业”、“着力构建生态旅游业”和“积极提升金融服务业”,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
以龚翰林的直觉,这两篇稿子一旦见报,肯定会引起市委领导的赞赏和高度重视。
龚翰林长出了一口气。他缓缓抬头望着彭远征,目光极为复杂。
他本来想当彭远征的老师,利用三年时间,好好带出一个徒弟来。结果意外发现,徒弟的水平远甚于自己——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远征啊,稿子很不错。但是,有几个细节还需要再完善完善,你过来,我跟你说说!”龚翰林微笑着向彭远征招了招手。
“好的,龚科长,您说!”彭远征起身走了过去,站在了龚翰林的背后。
龚翰林改的几处,其实可有可无。但是作为领导,对下属的稿子不加任何改动,那是不可能的。或多或少,都要改一点,以显示领导的水平和权威。这同样也是规则和惯例。
当然,这种规则只适应于龚翰林这种部门领导。部门领导把关好了之后,到了更高层的分管领导那里,基本上就会通过了。
****************************
两篇稿子先后被分管副部长朱成容签发,分别在周三和周五的新安日报上,在显著位置上刊发。宣传部新闻科连续三篇关于“推进第三产业”的系列重磅稿件,在读者当中有没有引起热烈反应不得而知,但在新安市委宣传部机关和市委高层领导圈子里却是不折不扣地引发了强烈的关注。
一时间,彭远征这个名字开始打响。
市高官薛新莱在周六举行的市委常委会上,对宣传部推出的系列通讯予以高度评价。而紧接着,在周一的宣传部部长办公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萧军对新闻科最近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点名表扬了彭远征,建议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萧部长的建议其实就是指示了。他的点名表扬,基本上昭示着彭远征在宣传部系统真正站住了脚,扎下了根。
转眼间就是九月上旬。
在宣传部工作近一个月的时间,彭远征声名鹊起,成为部里知名度最高的年轻人。他之所以出名,不仅在于有才,材料拿得出手且无人能及;还在于他谦虚有礼,人缘极好。无论是机关里的老同志,还是进官场不久的年轻人,都对他印象极佳。当然,孙萍这种是为例外。
一般而言,有些才华的年轻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恃才傲物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在彭远征身上一点也见不着。这是他人缘好的一个关键因素。
有才华有修养又透着几分善良的年轻人,谁能不喜欢呢?况且没有利益冲突,谁也不会吝惜几句赞美之词。
说起来,其实他前世时候还是颇为清高孤傲的。但重生之后,他早就把这点骨子里的东西巧妙地隐藏在内心最深处,上了锁。
这个周五下午,下了班,彭远征和马自一起离开了市委机关大院,一个朝南,一个朝北,各自回家。马自本想叫着彭远征一起去吃烧烤,练练摊喝喝啤酒,但彭远征想起母亲一人在家,就拒绝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新买的BP机响了起来。虽然还没有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但有冯老太太给的两万块钱,他的手头也比较宽裕,为了联系方便,就买了一个中文汉显。
从口袋里掏出一看,见是京城的电话号码,彭远征心头一紧,他认出了这个号码是冯伯涛家的座机。
找了个当街的公用电话亭,用自己的IC卡拨通了这个号码,接通之后,冯倩茹那清脆而优雅的声音传了过来,“喂,是彭——彭大教练吗?”
彭远征笑了笑,“冯学妹,找我有事?”
两人虽是名义上的堂兄妹,但却没有真正称呼开对方,听冯倩茹的声音微带俏皮,彭远征也就顺口叫了一声“冯学妹”。
对于冯倩茹,他心里还是颇有几分感激的。前世,他与冯倩茹并没有什么过深的交集,但这一生,冯倩茹却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彭远征明白,冯家就会动用人脉,将他的出身来历查一个水落石出。
虽然信息有限,但以冯家的能量,查清彭远征并不难。
彭远征不怕查,他就怕冯家不查。
只要冯家肯查,就一定能发现彭远征的父亲彭玉强具有与众不同的身世,父母是养父母。
而顺藤摸瓜,冯家还会发现,彭玉强的养父母是建国前从江南逃难至江北定居此处的外来户。
所以,彭远征要给冯家留出调查核实的时间来。
第二天,彭远征躲在京华大学的图书馆,在里面看了一天的书。
冯倩茹一大早就带着太极拳表演队的队员赶到体育场,等了一个上午,也没有见到彭教练。
查到相关信息的冯老惊喜交加,又伤痛万分。
当年失散的那个儿子几成心结,年龄越大,他的愧疚就越深。
他寻找了几十年音讯全无,如今突然有了线索,却是儿子与自己天人永隔的噩耗。
越是如此,老人家认回冯家骨肉的心思就越重,越迫切。
冯老老泪纵横,沉吟良久,神色黯然道,“伯涛,你再去核实一下彭家的情况,一定要核实清楚。
必要的时候,你当面见那孩子一面,看看他手里的玉佩,问问他还有没有其他的凭据。”
“我这就去办。不过,老爷子,我总觉得有些蹊跷,会不会是有人……”
冯伯涛陪笑着,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冯老的脸色,轻道。
他固然位高权重,还是部级干部,但在身居最高层核心层面的父亲面前,毕恭毕敬也不敢有一丝怠慢。
因为冯老不仅是他的父亲,冯家之主,还是掌握这个泱泱大国命运的几个人之一。
当然,对冯老这一辈人,纵然是作为子女,冯伯涛心里也是充满崇敬的。若是没有老一辈的流血奋斗,哪里有共和国的今天。
冯老淡然一笑,“也不能排除有这种可能性。所以,我才要你去查,查清楚。”
“是,爸爸,您先休息,我这就去查。”
冯伯涛刚要离去,突听老爷子轻轻喟然一叹,“当然,也不要吓着那个孩子了……好了,去吧,去吧。”
……
一连两三日,冯倩茹都没有见到彭远征,直到第四天彭远征才出现随意帮她的队员们指导了一上午的太极拳。
冯倩茹逮住机会,以帮他介绍文物专家为由,要请彭远征单独吃饭。
彭远征知道冯倩茹介绍的不是文物专家,而是她冯家的长辈,答应是答应下来,但时间却定在几日后。
只是将手中的玉佩照片等提前交给了冯倩茹。
冯家。
冯老带着眼镜伏案仔仔细细地端详着这张照片,良久默然不语。
但冯伯涛父女明显看到父亲的肩头轻颤,手也在哆嗦着。
“伯涛,这玉佩是真的。这是咱们家传的宝物,出自清宫。你看玉佩的边缘处还有个小缺口,这是我当年行军打仗时不小心碰伤的。”
冯老缓缓抬起头来,神色肃然:“有玉佩还不够,还要有我当年亲笔写的你兄弟的生辰八字和认亲凭据,你去见见这个孩子,如果他手里真有我的手书——我就见一见他!”
冯伯涛答应下来,心里明镜一般,如果彭家这个孩子当真是当年失散的二弟的儿子,老头子肯定是要认亲的。
两天之后。
冯伯涛终于在冯倩茹陪同下,在京华大学校园内见到了再次来给队员们做太极拳指导的彭远征。
彭远征在场上打拳,动作悠然潇洒,从冯伯涛这个角度看过去,他的背影和面部轮廓隐有冯老年轻时的影子。
等焦念波等队员们演练完毕都散了去,冯伯涛这才走了过去,打量着彭远征。
冯倩茹轻笑道,“彭教练,这就是我说的文物专家冯教授,冯教授可是著名的考古学家,你那玉佩冯教授看了,评价很高呢。”
彭远征其实早就注意到了冯伯涛的存在。
“您好,冯教授。”彭远征不卑不亢地微笑着,伸出手去跟冯伯涛握了握手。
冯伯涛的手轻探出去,手势也很绵软,任由彭远征轻轻一握,然后就收了回来。
这几乎就是领导干部天然的面对下层和下级的握手姿态。如果是跟上级握手,那手肯定伸出老大一截,然后紧紧地握住对方,以示恭敬。
彭远征前世混迹官场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作为基层官场中人,同样深谙此中的道道。
这么个小细节,就足以暴露冯伯涛的身份了。
当然,彭远征只能继续装糊涂。
“小彭啊,我能不能问问,你这玉佩是家传的?据我判断,这枚龙纹玉佩属于那种极其珍贵的宫廷配饰,民间罕能一见。”冯伯涛试探道。
“是我父亲留下来的……”彭远征故作随口道,“还有一份文书呢,冯教授你看看。”
说着,彭远征主动从包里掏出了另外一张照片,正是冯老当年留下的手书。
冯伯涛定了定神,低头凝视着手里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字迹清晰可辨,自家老爷子那熟悉的字迹赫然在目,心中顿起波澜。
他几乎可以断定,彭远征肯定就是自己失散二弟的后代。
因为玉佩的归属或许会有“曲折”,但冯老的手书是很难伪造的。
彭远征看到冯伯涛捏住照片的手有些轻颤,他心里也微微觉得激动起来,但瞬间,他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
照旧神色平静如常。
冯伯涛长出了一口气,若无其事地捏着这张照片,道,“这份手书看来也有些年月了——对了,小彭啊,这种珍贵的宝贝,你不留在家里好好珍藏,带到京城来干什么?就是为了让人鉴定一下?”
冯远征知道关键的问题来了。
面对冯家长子的试探,他知道自己必须要给冯家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否则,他不但认亲不会成功,还要让冯家觉得自己居心叵测,惹来不小的祸端。

“我真是不知道我错在什么地方了……我刚刚参加工作,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再走向市委机关,才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我早就说了,我水平有限,又不熟悉市里的情况,目前还处在了解信息和学习阶段,在这个时候,一连将好几个大材料交给我来完成,这是对我彭远征的器重,还是故意刁难啊?啊?!”
彭远征冷笑着发泄着,半真半假地激动起来,“真是欺人太甚了!”
龚翰林的嘴唇哆嗦了一下。
孙萍脸色一红,却是冷笑道,“给你压担子,是领导上培养你,考察你,怎么能叫故意刁难?谁不是从新人开始做起的?”
“好吧好吧,这叫培养、考察!我记住了!”彭远征激动地霍然起身,大步走出了办公室。
可出了办公室的门,彭远征脸上的激愤之色就悄然而逝。他站在卫生间门口,慢慢梳理着自己微乱的思绪。
办公室里。马自皱着眉头抬头来望着龚翰林道,“龚科,这样对小彭是不是太过了?哪有这样摧残新人的。”
王娜抬头也嘟囔了一句,“我看小彭同志也快调走了,宣传部的水太混了,他还是太嫩了。”
“别胡扯了!都该干嘛干嘛去!”龚翰林心烦意乱地起身怒斥道。
……
……
下午两点。
市委机关礼堂,新安市委推进第三产业工作动员大会举行。
市高官薛新莱当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光力紧随其后,然后市委专职副书记韩维也跟着上了主席台。主席台上就坐了这三位高层领导。
市四套班子成员,各区县高官、区长县长,公检法司负责人,市直各部门党政一把手,市委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驻地大型企业和驻新安市各大高校的党委负责人,参加会议。
宣传部新闻科全体人员与会,因为职责所在,这种大型会议,新闻科一般都要协同媒体参加。
薛新莱的表情非常严肃,而市长周光力也一片威严。副书记韩维清了清嗓子,开始主持会议,“好,同志们,现在开会。”
“今天,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今天市委隆重举行推进第三产业工作动员大会……下面,首先请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光力同志宣读新安市委《关于推进第三产业、繁荣市场经济的实施意见》。”
热烈的掌声响起,周光力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点点头,开始朗声宣读市委决定,这是红头文件,必须一字不差地照本宣科,由不得个人有任何发挥。所以周光力的宣读平淡无奇,而且速度很快。
周光力念完文件,韩维长出了一口气,“下面请市委薛书记做重要指示。大家欢迎!”
会场上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薛新莱嘴角闪动着一丝笑容,打开了自己夹在笔记本里的讲话稿,开始按照稿子讲话。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薛书记的讲话除了个别地方有临场发挥的解读阐述之外,其他基本上采纳了彭远征写的稿子。
不仅彭远征能听得出来,朱成容、龚翰林、孙萍这些人也听了出来,而这样一来,有些人的脸色就很是难看。朱成容眉头紧锁,孙萍则惊讶地合不拢嘴,双手紧攥,目光中竟含有一丝母狮子的彪悍和凶狠。
这倒也罢了。
薛新莱很快就念完了稿子,但他的讲话却刚刚进入高潮,渐渐脱离了第三产业这个主题。他从全市的经济、城市建设大局说到社会保障和教育投入,又从人才储备和后备干部培养说到机关工作作风,逻辑跨度之大、转折之快令人很难跟上。
前面还是谈成绩,但到了后面就是不断地提问题,语气很严厉。最后对机关推诿扯皮、拉帮结派和小团体主义等现象严肃批评,话里有话暗藏机锋,说得一些人如坐针毡。
“当前,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国家中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也给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是继续办事拖拖拉拉、动不动就推诿扯皮、没事的时候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还是转变作风适应形势发展?是工作起来挑三拣四、得过且过混日子,还是脚踏实地提高工作效率?我希望会后大家认真反思,深刻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立说立行,说一件、干一件就成一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我们的有些同志,吃喝玩乐的时候冲锋在前,到了工作上就开始畏畏缩缩,一天到晚地浑浑噩噩,昏昏然不知所以然。”
“说到这里,我想点名表扬宣传部新闻科的一位年轻同志,是姓彭吧?这位同志虽然刚刚参加工作,但进入角色很快,素质全面优秀,不仅有扎实的工作态度,还有很高的工作效率。不瞒大家说,今天我在这次会议上三千字的讲话稿,是我点名让这名同志写的。”
“我只给了他两天时间,就是周六和周日……稿子写的好孬先不说,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值得让机关里的很多老同志乃至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这名年轻同志是京华大学毕业的学生,是市委组织部今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层层选调出来的年轻后备干部……这样的年轻同志还有很多,目前都充实在市委市政府系统各部门工作,这就是我们的新鲜血液。党的事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原因就在于此……”
薛新莱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礼堂中久久地回荡着。他脱稿说的这些“题外话”竟然比讲话稿上的内容还要多,足以表现出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敲山震虎的态度。
市高官在大会上点名表扬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是不多见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没有人能了解他真实的思想状态,但对于宣传部参会的人员来说,却具有不同凡响的意味。
副部长朱成容的脸色涨红,如同猪肝一般。
市高官当众表扬彭远征,别人无所谓,但对他来说却相当于是狠狠地扇了他一个巴掌——他刚严肃批评过、所谓偷奸耍滑的人,在市高官口中却成了非常优秀的后备干部,他认为会引起薛书记不满的讲话稿却得到了满分,能说明他朱成容比薛书记水平高吗?
显然不能。
新闻科的人跟媒体的记者坐在同一个旁听席上,龚翰林脸色复杂地扭头望着彭远征,孙萍那泼妇的脸变得煞白,浑身都感觉透心凉。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啊!
孙萍嘴角抽搐着,手里的捏着的笔记本啪的一声掉在地上,不过声响旋即淹没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
彭远征静静地坐在那里,那幅淡定自如宠辱不惊的神态,引起了很多机关干部的赞叹和欣赏,而在孙萍眼中却被无限放大成一块巨石,当空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对于马自的抱打不平,彭远征默然不语。
作为一个科里刚来的新人,纵然心里对孙萍的排挤和刁难有所不满,他也不能表现出来。人前不能,人后也自是少说为妙。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即可,没有必要要挂在嘴皮上。
此刻彭远征考虑的是孙萍为什么会对他这种态度。
思来想去,觉得这背后定有缘故。
至于这个材料,彭远征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他前世在区政府办公室干了十多年的材料小吏,文笔千锤百炼,对于行政系统的行文思路和各种条条框框、各种忌讳都耳熟能详,这么一个关于第三产业的稿子,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彭远征低头看材料,梳理思路。
王娜却悄然凑了过来,趴在他的办公桌上嘻嘻笑道,“小彭啊,要不要姐姐帮你一把?”
“姐跟你说啊,那老娘们有提前进入更年期的迹象,你别太当回事了。你刚来,写不出来稿子也是正常,老龚不会说什么的。你倒是要小心那老娘们在朱部长那里说你的坏话。”
王娜压低声音道。
“呵呵,谢谢王姐,我自己学着写写吧,总得有个开始不是?”彭远征笑着回应,却没有接王娜对孙萍的腹诽话茬。他知道王娜所说的“朱部长”是宣传部分管新闻科的副部长朱成容,很显然,孙萍跟朱部长关系比较近。
彭远征马上意识过来,这大概也是龚翰林对孙萍包容三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同时也明白,王娜帮忙是假,挑唆他跟孙萍起冲突是真,也算是居心叵测了。这小娘们也不是个善茬儿——他暗暗道,低下头继续看材料。
这个时候,宣传部会议室里,朱成容正召集龚翰林和孙萍开会,议题是研究最近的舆论宣传重点,定下了几个比较大的课题。孙萍让彭远征接手的关于第三产业方面的稿子,就是其中之一。
龚翰林本想趁这个机会,跟朱部长提一提,从日报社抽调一个业务能力强的记者来完成第三产业的稿子,在他看来,彭远征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无论如何也写不了这种大材料。
可他还没有提出自己的建议,却听孙萍向朱成容笑道,“朱部长,我们科里刚来的那个京华大学的高材生,我把第三产业的稿子交给他了,让他锻炼锻炼,同时也让领导看看他的基本功怎么样。在我们这种业务科室工作,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成?”
其实孙萍还想说,科里以前进来的两个年轻人,马自和王娜,本身就是半吊子,业务能力很弱。若是刚来的这个再这样,新闻科的活就得全靠她和龚翰林这种老同志来干了。
朱成容一怔,旋即淡淡道,“刚毕业的学生,我看够呛。罢了,先试试吧,不行再说。”
“业务部门,不能这样随便安排人,过两天我得跟组织部的人说说,不要什么人都往宣传部塞!”
朱成容的口气有些不咸不淡的。
龚翰林心头一缩,知道这一次彭远征进新闻科,组织部方面没有事先跟朱成容这个分管领导通气,朱成容心里并不舒服。相应地,就对彭远征有些隐隐的排斥。
想到这里,龚翰林不禁为彭远征默哀。上头有朱成容的不待见,科里有孙萍的刁难,彭远征想要在宣传部站住脚,很难了。
龚翰林和孙萍一前一后往科里走。
在走廊上遇到了从卫生间刚回来的彭远征。彭远征笑着向两人打招呼道,“龚科长,孙科长!”
孙萍扫了他一眼,矜持着微微点头,龚翰林则微笑,主动探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孙萍坐回办公室里,又继续开始打毛衣。马自低头不知道在摆弄什么材料,而王娜照旧是BP机时而响起,不断回着电话。
如此几次三番,孙萍终于忍不住了。
她猛然抬头怒视着王娜,低低斥责道,“王娜,我们这里是办公室,不是俱乐部!大家都在工作,你不住地打什么电话?”
孙萍爆发,让科里的人包括彭远征在内都感觉有些突然,都抬头来望着她。
本来她是副科长,说两句王娜不吭声也就算了。但王娜也不是什么善茬,她一向跟孙萍不怎么对付,闻言就立即冷笑道,“哎哟喂,我打几个电话就影响工作了?装什么装啊,老娘就不相信了,我打电话还能影响你打毛衣了!”
孙萍勃然大怒,摔下手里的毛衣,站起身来指着王娜大声道,“说说你,你还有理了?你说你一个小年轻,上班不好好工作,整天搞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老龚,你倒是管不管?你要不管,我可要给分管领导汇报了!”
龚翰林皱了皱眉。
王娜也砰地一拍桌子,“少拿领导来吓唬人。好,咱们就去领导那里评评理,你上班打毛衣就行,我打个电话就不行了?凭什么你上班可以打毛衣,我就不能打几个电话?什么毛病这是!”
见两人越吵越凶,龚翰林无奈地拍了拍桌子,沉声道,“都闭嘴吧,上班时间,吵吵嚷嚷,不怕让其他科室笑话。老孙你坐下,小王,不是我说你,你就少打几个电话成不成?”
孙萍气愤愤地坐下,气得嘴角都在哆嗦。王娜身后有人,她拿王娜没有办法。
王娜也撇了撇嘴,径自坐下。
这显然不是两人第一次起冲突了,马自早已司空见惯。他向彭远征挤了挤眼睛,彭远征笑了笑,刚要低头继续看材料,却听孙萍横眉怒目冲着他道,“你笑什么?好好写你的材料!”
彭远征眉头猛然一皱,心道你是不是有病啊,老子刚来一天,就成了你的出气筒了?你不敢惹王娜那小娘皮,就把火气往老子身上撒?当真以为老子好欺负吗?!
彭远征是那种遇柔则柔遇刚则刚的人,他固然低调,却不可能任人欺压。况且,孙萍这种女人,若是一味忍让,日后她一定会得寸进尺。
一念及此,彭远征冷冷一笑,抬头望着孙萍淡淡道,“孙科长,我笑笑也不行了?我哪里做得不到位、不妥当,还请孙科长指出来,有错的话,我一定改正。”
孙萍没想到,新来的一个学生也敢跟她顶嘴了,副科长的威严何在。不由怒火中烧,腾地一下站起身,指着彭远征就发作起来。

冯老这两天有外事活动,代表国家出访中亚某国。但冯老虽然不在,在冯老太太的招呼下,冯家的所有嫡亲内眷都聚集在了冯伯涛家,中午开家宴,算是冯家接纳彭远征以后第一次正式的亲人聚会。
令彭远征意外和感动的是,冯老太太竟然安排冯倩茹的母亲宋予珍在楼下迎接。彭远征本是晚辈,冯老太太这般高看一眼,大抵除了某种“爱屋及乌”的补偿心理之外,还在表达老人的一种态度。
她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冯家其他长辈对彭远征的态度。
冯倩茹跳下车,见自己母亲亲自在楼下等待,也有些意外。
她回头望着彭远征介绍道,“远征哥,这是我妈,你上次见过的。”
彭远征赶紧上前一步,恭谨地笑着打招呼,“您好,伯母!让您迎出来,远征实在是不敢当。”
宋予珍看向彭远征的温和的眸子里闪烁着一丝异样的光彩,她笑了笑,亲切地拉起彭远征的手来,“走,远征,上楼回家,你奶奶和你大伯、三叔三婶、小姑姑父他们都在!”
宋予珍拉着彭远征的手进门,冯倩茹紧随其后。三人进得门来,冯家众人投射过来的目光多有些古怪,尤其是冯伯林一家、冯伯霞一家,但冯老太太就感到很欣慰。
冯老太太笑眯眯地站起身来,向彭远征招了招手,柔声道,“孩子,你过来,坐奶奶身边。”
客厅里的冯家众人本都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没有动弹,可老太太这么一起身,就不得不都似笑非笑地站了起来。
彭远征洞若观火。却是面不改色神色从容地走过去,不过却没有坐在冯老太太身边,而是先向冯伯涛、冯伯林、冯伯霞这些长辈一一问好。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彭远征礼数做得足,冯伯林夫妻尽管对他很是排斥,但在面上却不得不勉强笑着点头。
至于冯伯霞夫妻,对于彭远征谈不上排斥,但也谈不上喜欢。总之家里突然多了一个陌生人,一时半会还不能完全接受。
冯老太太见自己这位新认的孙儿不卑不亢从容沉稳礼节有度,心里非常欢喜。她拉着彭远征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又笑着给他介绍冯家除冯倩茹之外的其他几个第三代。
冯远华兄妹和冯伯霞的儿子赵海南对彭远征的态度都有些不冷不热,尤其是冯远华,眸子里那一抹近乎仇视的光彩让彭远征心里很不舒服。
一家人聚在一起,其实气氛不怎么融洽。冯伯涛夫妻笑着主动询问彭远征的近况,关心着他的工作问题,但冯伯林夫妻就一直保持着沉默。冯伯霞倒是跟彭远征说了几句话,但明显也是敷衍。
说了会话撑了撑面子,冯伯林以公务在身为由离开,赵廷旋即也走了。他的休假即将结束,今天下午就要离开京城返回江南省。
冯伯林妻子张岚本也想借故走开,但冯老太太没有同意。老太太不点头,她这个儿媳妇就不敢擅自离开,无奈地与宋予珍一起进厨房,跟家里的小保姆庆嫂一起给从机关餐厅过来帮忙掌勺的大厨打下手。
因为是家宴,老太太又非常重视,所以宋予珍就从机关餐厅找了个厨师过来,从彭远征进门之后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了。
……
……
一家人团座在餐厅里,桌上摆满了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山珍海味,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老太太坐在主位,她的左侧是冯家的第二代,依次是冯伯涛、宋予珍、张岚、冯伯霞;而她的右首则让冯家的第三代依次坐好。
这个座次排序就显得有些“不同凡响”了。
以冯远华等人来看,应该是冯远华坐在最上面,因为他一向以冯家嫡长孙面目出现;然后依次是冯倩茹、冯琳琳、赵海南。至于彭远征,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就算是冯家流失在外的第三代,无论如何也不能比冯远华地位高,敬陪末席足矣。
因此,冯远华下意识地就要往冯老太太身边坐,却见冯老太太笑着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向彭远征扬手道,“远征,你来坐,你们几个孩子,你年龄最大,是大哥,咱们家一向是长幼有序,不能乱了分寸。”
冯远华的动作顿时一僵,脸色变得很难看。
彭远征犹豫了一下,但这种时刻,他一来不能拂逆老太太的意思,二来也觉得自己当仁不让。他年龄比他们大,身为兄长,坐在首位也理所应当。
坐定之后,冯老太太向冯伯涛笑了笑,“伯涛,难得咱们全家团聚,开瓶红酒,都喝点酒庆祝庆祝。”
“好的,妈。”冯伯涛刚要吩咐冯倩茹去厨房拿瓶红酒过来,冯远华已经主动起身去拿酒了。
冯远华拿回了酒,笑眯眯地走到彭远征跟前道,“远征哥,帮忙开开酒呗,我这两天打篮球扭着了手腕,有些不太得劲!”
彭远征也笑着站起来,接过了这瓶明显是来自法国的上品红酒,道,“开瓶器呢?”
冯远华的居心当然并不友好,他是想趁机让彭远征出出丑,在他看来,彭远征这种乡下人哪里喝过这种上等的红酒。倒也不错,在90年代初,普通老百姓喝红酒的人少,能喝到进口品牌红酒的人更少。如果彭远征不是重生者,开这种进口干红的塞,还真是有些难度。就算是有开瓶器,动作也会很别扭生硬。更何况,开瓶器被冯远华藏在了自己的裤袋里。
冯远华嘴角浮起一丝笑容,“没找到开瓶器呢。”
冯倩茹皱了皱,正要起身去找开瓶器,却听彭远征笑道,“没有开瓶器倒还真麻烦一些……倩茹,麻烦你找条干净的毛巾来。”
等冯倩茹拿了一条白毛巾过来,彭远征用毛巾紧紧抱住红酒的瓶底,然后横起,顺手在身后的墙壁上轻轻敲了一下。然后就有节奏地不紧不慢地连敲几次,有条不紊。
在众人惊讶的注视下,红酒密封极好的瓶塞一点点竟然被震了出来,当瓶塞出瓶口一定的高度,彭远征就停止了敲击,将瓶子竖起,稍稍停顿了一下,才以顺时针方向将瓶塞慢慢拔出。
冯家几个年轻人看得有些目瞪口呆。冯远华虽然不服气,却也无可奈何。
这个时候,彭远征已经从容地端着红酒瓶,从冯老太太开始,给每个人前面的高脚杯倒上了三分之一的红酒,动作流畅自如,甚至可以说非常优雅。
虽然只是一些行为的细节,但从这种细节上足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彭远征这么一圈酒倒下来,老太太且不说,冯伯涛两口子是满意到不能再满意。彭远征自小生长在草根底层,不可能像冯倩茹、冯远华、冯琳琳和赵海南一样从小接受各种社交礼仪教育,只能说明这个孩子骨子里透着不凡,天生的高贵。
有些人的高贵是骨子里带着的,而不是靠身份来展示的。
看到大伯和奶奶对彭远征越来越欣赏,冯远华心里越来越憋屈,虽然他的脸上依旧带着微笑,但心里却拧成了一个结。
有一点点嫉妒,有一点点不忿,也有一点点无奈。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