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帕拉小说 > 武侠仙侠 > 九重紫全文小说窦昭魏廷瑜最新章节

九重紫全文小说窦昭魏廷瑜最新章节

窦昭 著

武侠仙侠连载

鹤寿堂里正争论不休。窦昭赶过去的时候,听见三伯父道:“……这件事是由七弟纳妾引起的,怎么也称得上是‘善妒’了。这样一来,赵家也不好说什么。算是顾全了两家的体面。”她顿时气得发抖。死者为大!就算如此,你们也不应该为了推卸责任而让母亲死后还要背负这样一个恶名!难道你们不知道“善妒”对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吗?母亲那样骄傲的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死后是这样一番光景,不知道还会不会那样毅然决然地自缢?难怪前世那些仆妇私下提起母亲都是一脸的不屑!可见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想办法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可能有希望,有未来。窦昭撩帘而入。可惜厅堂空旷宽广,大人们个个心情沉重,门外又有人守着,谁也没想到有人会无声无息地闯进来。小小窦昭的到来,如飘落在河边的一...

主角:窦昭魏廷瑜   更新:2024-12-13 11:5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窦昭魏廷瑜的武侠仙侠小说《九重紫全文小说窦昭魏廷瑜最新章节》,由网络作家“窦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鹤寿堂里正争论不休。窦昭赶过去的时候,听见三伯父道:“……这件事是由七弟纳妾引起的,怎么也称得上是‘善妒’了。这样一来,赵家也不好说什么。算是顾全了两家的体面。”她顿时气得发抖。死者为大!就算如此,你们也不应该为了推卸责任而让母亲死后还要背负这样一个恶名!难道你们不知道“善妒”对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吗?母亲那样骄傲的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死后是这样一番光景,不知道还会不会那样毅然决然地自缢?难怪前世那些仆妇私下提起母亲都是一脸的不屑!可见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想办法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可能有希望,有未来。窦昭撩帘而入。可惜厅堂空旷宽广,大人们个个心情沉重,门外又有人守着,谁也没想到有人会无声无息地闯进来。小小窦昭的到来,如飘落在河边的一...

《九重紫全文小说窦昭魏廷瑜最新章节》精彩片段


鹤寿堂里正争论不休。

窦昭赶过去的时候,听见三伯父道:“……这件事是由七弟纳妾引起的,怎么也称得上是‘善妒’了。这样一来,赵家也不好说什么。算是顾全了两家的体面。”

她顿时气得发抖。

死者为大!

就算如此,你们也不应该为了推卸责任而让母亲死后还要背负这样一个恶名!

难道你们不知道“善妒”对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吗?

母亲那样骄傲的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死后是这样一番光景,不知道还会不会那样毅然决然地自缢?

难怪前世那些仆妇私下提起母亲都是一脸的不屑!

可见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想办法活下去。

只有活下去,才可能有希望,有未来。

窦昭撩帘而入。

可惜厅堂空旷宽广,大人们个个心情沉重,门外又有人守着,谁也没想到有人会无声无息地闯进来。

小小窦昭的到来,如飘落在河边的一片叶子,没有激起一个涟漪,。

她捏了捏拳头,正要开口,独自一个远远地坐在旁边的父亲却“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不行!不行!”他神色激动地大声嚷着,“谷秋不是这样的人,你们不能这样说她!不能让她死了还背上这样的恶名……”他说着,神色骤然间显得有些颓败,声音也低了下去,“她,她是我害死的……”

窦昭长吁了口气,看见坐在上首的二太夫人脸色一沉,厉声低喝了句“胡闹”,眼角眉梢变得十分冷峻难堪,“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说这样的话?你今年都多大了,说话怎么也不仔细地想想!你是不是想看着赵家和窦家撕破脸、打起来才好?谷秋是你害死的?你倒说说看,你是打她了?骂她了?还是当着外人的面驳了她的颜面?她的死难道就和你纳妾没有一点关系?”

父亲语塞。

“我,我……”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窦昭突然有点明白。

如果不是父亲纳妾,父亲和母亲之间不会闹成这样。说到底,窦家的人还是认为这件事是因王映雪引起的。

若是父亲不承认,这话说不过去。若是承认,却正好坐实了三伯父那句“善妒”的指责!

舅舅是不是因为这样在道理上站不住脚,有苦难言,最后只能忍气吞下这枚苦果呢?

窦昭神色恍惚。

二太夫人的面色却慢慢有所舒缓。

她怅然道:“谷秋是我看着长大的,她年纪轻轻就去了,难道我就不心疼?”说着,眼眶一红,“可心疼归心疼,却不能因为心疼她就儿女情长……”

“可,可也不能这样说谷秋啊!”二太夫人向来严厉,家里的人都怕她,见她示弱,父亲不敢再顶撞,但还是心有不甘地道,“这话要是传了出去,您让别人怎么看待谷秋?”

“这话不会传出去的!”二太夫人警告般目光炯然地把在座的人看了一遍,斩钉截铁地道,“法不传六耳。只要我们不说,赵家的人难道还会到处嚷嚷不成?赵睿甫可生了三个女儿。”

“是啊!”三伯父接过话茬劝着父亲,“这句话传出去了,我们面上也无光。睿甫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待人最为赤诚,也是最为认真的。他若是闹起来,你纳妾的事一样会被弄得人皆尽人,七弟妹还不是一样要背上‘善妒’的名声。不如先安抚了睿甫,等七弟妹的丧事过后,你们郎舅再好好地絮叨絮叨,总比这气头上做些冲动的事,说些伤人的话好啊!”说完,朝着六伯父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劝劝父亲。

谁知道六伯父却道:“三哥,您别看我,我不赞成这件事!”

满屋愕然。

包括窦昭。

六伯父索性站了起来,道:“我原来不大待见七弟妹,是觉得七弟妹太矫情,但凡七弟有什么事忽略她,她就不高兴,七弟就屁颠屁颠地去给她赔不是,这哪里是个贤妻的样子?可她人都死了,你们这样,就有失厚道了。君子坦荡荡。我们和赵家是几辈人的交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睿甫说清楚了,他想怎样就怎样好了。我相信七弟也不是个孬种,”他说着,朝父亲点了点头,颇有点我支持你的意思,“我们无愧于心就是了……”惹得父亲满脸的感激。

窦昭不由叹息。

难怪父亲和六伯父那样的亲厚,六伯父为人磊落坦然,颇有魏晋名士之风。而父亲和六伯父齐名……或者,父亲也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糟糕!

她的目光落在父亲的身上,不禁重新审视起自己前世从来不曾正眼看过的父亲。

“中直!”三伯父喊着六伯父的表字,窘然地辩道,“这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人分三六九等,行事也有高低贵贱,”六伯父不以为然地道,“就算是权宜之计,也不该这样玷污别人的清誉……”

嫡亲的两兄弟起了口角。

“好了!”一直沉默不语的祖父开了口,“你们都不要吵了。事情的经过肯定是要告诉睿甫的,可‘善妒’这件事却也是事实!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说到底,还是要用母亲“善妒”来堵住舅舅的嘴。

窦昭挑眉。

毕竟是隔着房头,六伯父不好再说什么,三伯父心里也知道这事做得不厚道,没有一丝的喜色。

“爹爹……”父亲焦急地喊着祖父。

祖父冷冷地“哼”了一声。

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高升隔着帘子禀道:“赵家舅老爷过来了!”

祖父和二太夫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二太夫人吩咐三伯父:“你和中直陪着万元去迎迎赵家舅爷!”

三伯父轻叹了口气,和六伯父陪着父亲出了厅堂。

窦昭想了想,追了过去,却被二太夫人发现了。

“寿姑!你怎么在这里?”她急急地吩咐先前被打发到院子里的丫鬟,“把四小姐抱到我这里来!”

窦昭被拦腰抱住。

“放开我!放开我!”她三下两下就挣脱了不敢对她用力的丫鬟,一溜烟地跑了。

窦家的大门洞开,窦昭看见原先在厢房里歇息的舅母带着三个表姐簇拥着个穿着孝衣的男子走了进来。

中等个子,长得比女子还要精致的眉目。

虽然过去了十几年,窦昭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的舅舅赵思。

她的眼眶立刻湿润起来。

如果当初她不那么刚愎自用,好好地听听大表姐的话,仔细地思量一番,她和舅舅一家也不会一直形同陌路了。

窦昭快步跑了过去。

就看见舅舅三步并作两步的上前,朝着父亲的脸上就是一拳。

父亲被打得有些懵,一个趔趄跌倒在地,半晌都没回过神来,白玉般的面颊立刻肿了起来。

“你这混蛋!”舅舅揪着父亲的衣襟朝着父亲又是一拳,“成亲才三年你就纳妾,你眼里还有没有谷秋?有没有寿姑?你这混蛋!”

父亲的脸上又挨一拳。

窦昭惊呼。

三伯父、六伯父、舅母、三个表姐都呼拉一下全围了过去,有的喊“睿甫”,有得喊“爹爹”,有的拉父亲,有的拉舅舅,三伯父干脆站在了舅舅和父亲中间,高声说着“君子动口不动手”。

舅舅冷笑,指着父亲道:“他算哪门子君子?我和他动口,他听得懂吗?”说着,上前又要揍父亲。

父亲推开了挡在他前面的三伯父,扑通一下跪在了舅舅面前:“阿兄,都是我的错,是我对不起谷秋……你打吧!你打吧……我宁愿你打我一顿……”

六伯父脸色发黑:“窦世英,你给我起来,你给我起来!大丈夫只跪天地君亲师,你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又朝着一旁的家丁喝道,“还不给我把大门关了!”

家丁蜂涌着上前去关门,看也不敢朝这边多看一眼。

舅舅却不齿地道:“你是不是觉得挨了打就抵消了自己的过错?窦世英,我告诉你,门都没有……”朝着父亲就是一脚。

父亲跪在那里,硬生生地受了舅舅的一脚。

“睿甫,睿甫,你别这样!”三伯父忙架住了舅舅,“七弟妹尸骨未寒,你们郎舅就打起了,岂不是让人看笑话吗?有什么话好好地说,又不是说不清楚……”

舅舅不理三伯父,问舅母:“寿姑呢?谁看着寿姑?”

舅母忙道:“寿姑在灵堂,她屋里的丫鬟看着她呢!”

舅舅拔腿就朝灵堂去。

窦昭的眼泪忍不住哗啦啦地落了下来。

她站了出来,大声喊着“舅舅”。

赵思望过来,眼眶立刻就红了。

“寿姑!”他紧紧地抱着窦昭,“我们去看你娘!”

“好!”窦昭点头,搂住了舅舅的脖子,第一次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

上香,行礼,答谢。

舅甥两人肃穆地完成了祭奠。

赵思把窦昭交给舅母:“你看着她,这种时候大家都忙,最容易出事了。我要去见见亲家老爷。”

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父亲呆呆地望着母亲的棺材,三伯父和六伯父却都有些不自在。

“我省得。”舅母抱过窦昭,明了地颔首,道“你去忙你的吧,我会看好寿姑的。”

舅舅爱怜地摸了摸窦昭的头,转身出了灵堂。

舅母哄着窦昭:“走,我们去吃桂花糕去!”



姊妹们,根据实际的情况,更新的时间改在了20点左右,也就是晚上八点左右,请大家互相转告一声。

O(∩_∩)O~




宋墨,字砚堂,英国公宋宜春的嫡长子,母亲蒋氏,乃定国公蒋梅荪胞妹。他出身极为显赫。五岁即请封世子。十四岁时,因母孝期间通房怀孕被御史弹劾,英国公将其赶出家门后而不知所踪。

承平二十年,穆宗皇帝生病,就藩辽东的五皇子辽王在生母万皇后的说项下,回京都探病,发动宫变,射杀元后沈氏所生的太子,软禁皇上,偷天改日,得继大统。

早已成为大家只有在茶余饭后闲聊时才被会记起的宋墨,以新皇心腹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他单枪匹马,提剑闯进英国公府,当着父亲的面斩断胞弟宋翰的四肢,让父亲眼睁睁地看着宋翰血流不止,哀嚎而亡,这才将父亲的头颅砍了下来。手段血腥,行事暴虐,京都哗然。以至于这么年过去了,他的名字还能让京都的小儿止啼。

御史纷纷上书,要求皇上缉拿凶犯,以正视听。

皇上对宋墨略施小惩之后,把他关在了大内的西苑。

六个月后,宋墨进了锦衣卫,成为北镇抚司的一名小旗,从七品。

一年后,宋墨便升到了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

京都的人私下都在传,说宋墨是因为在宫变中射杀太子有功,皇上才对其格外垂青的。

好像为了印证这句话似的,皇上在位十二年期间,不管他是中饱私囊、诬陷忠良、阴制谏官、沽恩结客、恃强凌弱、骄横跋扈还是贪/淫/好/色,宋墨都圣眷不衰,甚至有不少弹劾他的言官被皇上训饬、削官、仗毙。

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件事,窦昭不由气短,可若是任由魏廷瑜这样下去,无疑于螳臂当车,害了全家,甚至是有可能连累亲族。

她喃喃地道:“周家倒了,还有曹家,哪里轮得到你和汪四爷出面?别惹火烧身!依我看,还是慎重点的好……”

没等她说完,魏廷瑜已冷哼一声,不齿地道:“我没你那么多的算计。我只知道,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件事我管定了!”

好像她铁石心肠,为了自身安危,对周家母女的遭遇无动于衷似的。

魏廷瑜的态度,深深地刺伤了窦昭。

她冷笑道:“宋墨没有成亲,也没有子嗣,他在刹什海的宅子里美女如云,堪比皇上的内宫,多是那些为了巴结他或是有求于他的官吏所送。我听说过有女子在他家投缳自缢被从后门抬出来的,有女子要削发明志被他送到庵堂的,也有女子因为被同僚或是下属看中被他送人为妻为妾的,还有受不了他的淫威私奔出逃的,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女子被他大费周章捉回去的。你是不是打听清楚以后再说?”

魏廷瑜如遭雷击,目光呆滞地坐在那里,半晌都没有动弹。

窦昭也不理他,自顾自地翻身躺下。

烛花噼里啪啦响了几声,她听到魏廷瑜在她背后小声地道:“我,我这不是答应了大河吗?总不好反悔吧?再说了,大河还邀了永恩伯他们,又不只我一个人。大家说好了明天一起进宫面圣,到皇上面前告宋墨的御状。要是就我一个人不去……”

窦昭漫不经心地道:“我不是病了吗?”

“是啊!是啊!”魏廷瑜欢喜地道,“我得在家里照顾你!”

窦昭失笑,正想再劝诫魏廷瑜几句,免得他被永恩伯几个人一劝,又改变了主意,翠冷匆匆走了进来:“侯爷,夫人。廷安侯过来了!”

“啊!”魏廷瑜不安打量着窦昭的神色。

延安侯汪清淮是汪清海的胞兄。

“避而不见也不好。”窦昭沉吟道,“他半夜三更来拜访你,可见是有要紧事。你只要一口咬定要照顾我就行了。其他的,什么也不要答应。”

“好!”魏廷瑜得了主意,精神一振,去了外院。

窦昭忙吩咐翠冷:“你快去看看,延安侯找侯爷有什么事?”

翠冷应喏退下。

四更鼓响起时,魏廷瑜欢天喜地进了内室。

“夫人!”他扬眉道,“你猜廷安侯找我干什么?”

窦昭早得了信,但还是配合他笑着问道:“干什么?”

“延安侯不许大河管周家的事,禁了大河的足,又怕我们几个明天照计进宫,带了礼品亲自登门逐户答谢呢!我们是他拜访的第一家。延安侯还说了和夫人一样的话!”

窦昭笑道:“那就好。侯爷也可以安心了。”

“难怪人说,家有贤妻,如有一宝。”魏廷瑜恭维窦昭,“还好有夫人,不然我就闹笑话了。”然后他嘟呶着要把窦昭挤到床的内侧去睡,还虚张声势地大声嚷道:“我要睡在床上,我不要睡木榻。”

这就算是赔礼道歉了。

窦昭笑着让出了床的外侧。

不一会,魏廷瑜发出了小小呼噜声。

窦昭这些日子睡眠不好,被吵得睡不着,想了想,推了推魏廷瑜。

“怎么了?”魏廷瑜迷迷糊糊地睁了一下眼睛,又闭上了。

“侯爷,我有话跟您说。”

“哦!”魏廷瑜应着,半晌才懒洋洋地爬了起来,靠在了床头,打着哈欠道,“你要说什么?”

窦昭吩咐翠冷把魏延瑜的貂毛大氅拿来给他披上,这才缓缓地道:“我想,把葳哥儿的亲事定下来。”

魏延瑜一愣。

葳哥儿是他们的长子,今年十四岁。不仅长得仪表堂堂,而且聪慧过人,行事老成,很得他姐姐魏廷珍的喜欢,两年前就开始话里话外不停地暗示他,想把自己长女采蘋嫁给葳哥儿为妻。

一个是济宁侯府的世子,一个是景国公府的嫡长孙女,门当户对,又是表亲,他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亲事了。只是每次不管是姐姐、母亲,还是他提及,都被窦昭笑语晏晏地带过,这件事就这样暧昧不清地搁在了那里。

现在窦昭提起长子的婚事,魏延瑜睡意全褪,揄揶道:“姐姐凑到你跟前说,你爱理不理的,现在你主动了,小心姐姐拿乔,给你个软钉子碰。”

窦昭笑了笑,等魏廷瑜高兴劲过去了,这才道:“我想为葳哥儿聘宣宁侯郭海青家的长孙女为媳。”

魏延瑜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嘴角翕翕,一副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样子。

婆婆和丈夫的心思,窦昭又怎么会不明白?

可她也有自己的考虑。

公公是突然暴病而亡的,当时魏廷瑜还不到弱冠之年,没有打理庶务的经验,婆婆性格温和绵柔,外院的事一点也帮不上忙,全仗着魏廷珍的指点,这才度过了最初的慌乱。也因为如此,魏廷瑜也好,婆婆也好,有什么事都喜欢问魏廷珍,由她帮着拿主意,时间一长,魏廷珍在魏家威名日隆,大大小小的事只要她开了口,魏廷瑜和婆婆没有不同意的,以至于在魏家,魏廷珍的话比魏廷瑜和婆婆的话还好使。

窦昭生母早逝,做姑娘时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最渴望的就是有个自己的家,又岂能容魏廷珍有事没事在旁边指手画脚一番?

刚开始嫁进来的时候,她什么也不懂,因此很吃了些苦头,暗地里流了不少的眼泪。直到她先后生下二子一女,主持府中的中馈之后又接手了府里的庶务,魏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足,魏廷珍才略稍收敛了些。

若是和魏廷珍做了亲家,她既是儿子的岳母,又是儿子的姑母,以她一贯强势的行事作派,儿子难道要一辈子被她压在头上?万一是夫妻间有个什么罅隙,岂不连主持公道的人都没有?

她是决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但她也知道,没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婆婆和魏廷瑜是不会赞成她为儿子另选佳媳的。

她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正巧重阳节去景国公府赏菊,景国公府的大姑奶奶和她打趣:“……嫂嫂到底心疼着弟弟,顶着我哥哥,非要把采蘋嫁到你们家去。要是依我爹爹的意思,采蘋就嫁到靖江侯府去了!”

她这才知晓景国公还有这样的打算。

窦昭当时灵机一动,想到了说服丈夫和婆婆的理由,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和丈夫坐下来详谈。

现在夜深人静,正是说话的时候。

因而见丈夫目瞪口呆,她微微一笑,把景国公府大姑奶奶说的话告诉了魏廷瑜,并道:“景国公府的大姑奶奶不会无缘无故跟我说这些。只怕在采蘋的婚事上,姑奶奶和姑爷是有分歧的。这些年姑奶奶帮我们不少,她虽是景国公世子夫人,但景国公府现在当家的是景国公,若是因为我们葳哥儿和采蘋的婚事而让姑奶奶被景国公嫌弃,那我们可就难辞其咎了!”

百事孝为先。

儿媳妇若被公公嫌弃,那还有什么好日子过?被休都有可能。

魏廷瑜脸色大变,责怪她:“你要是早些答应这门亲事,也就不会弄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了!现在可怎么办好?”

她帮魏廷瑜出主意:“要不,侯爷和婆婆商量商量?看这件事怎么办好?”

“对啊!”魏廷瑜眼睛一亮,“我怎么没有想到!”也顾不得天还没有亮,高声叫了翠冷服侍他穿衣,“我这就去找娘。”

婆婆年纪大了,睡眠短,这个时辰应该早醒了。

窦昭并不拦他,叫了个小丫鬟帮魏廷瑜提灯笼,送他去了婆婆那里。

要是她估算的不错,婆婆得了信,应该会立刻和魏廷瑜一起来找她想办法。

她小睡了一会,被翠冷叫醒。

婆婆和魏廷瑜已经到了。

没等她开口,婆婆已急急地道:“你说的可是真的?”又困惑道,“廷珍怎么从来没在我面前提起过?”



新书虽然有点瘦,因而更加需要你们的支持。

O(∩_∩)O~

求收藏、推荐。




栖霞院里,大红的喜烛噼啪爆出一朵烛花,王映雪的手紧紧地绞在了一起。

“真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她满脸怒容地站在屋子中间,“东府凭什么事事都要压着西府?我已经是万元正正经经的妻子了,她凭什么还把明姐儿留在她屋里不放?”

“太太,您小声点,小声点!”胡嬷嬷忙提醒她,目光在周围睃了一眼,见没有旁人,这才低声道,“现在还不是发脾气的时候——七爷还需要五爷帮衬,您刚刚扶正,又没有儿子傍身……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我知道!”王映雪神色微缓,“要不是这么想,我今天就不会忍气吞声了。”

胡嬷嬷松了口气,笑着岔开了话题:“今天可是您的好日子,时候不早了,七爷差不多也该来了,不如我服侍您把妆卸了,再喝盅百合莲子汤……”

王映雪赧然。

琼芳抱着个匣子笑吟吟地走了进来:“七太太,这是今天收的见面礼,您看放哪里好?”

说起这个,王映雪又是怒火中烧。

窦氏膏梁锦绣,平日打赏体面的仆妇都是绫罗绸缎,金环银簪,二太夫人等人的见面竟然均是些金镶玉簪子这样普通的饰物,一副没把她放在眼里的样子。

“又不是什么好东西,难道还藏着掖着不成?”她的声音有些尖锐。

琼芳的马屁拍在了马腿上,不仅没得了赏,反得了一顿训斥。

胡嬷嬷忙朝着琼芳使眼色,笑着安慰王映雪:“窦家可不是乍富人家,越是这场面上的事,越是低调内敛,您也不要小看这些东西,说不定个个都是有些年头有讲究的物件呢?只是我们今天没空,等哪天闲下来了,太太拿出来再仔细瞧瞧。”

自从赵谷秋去世之后,西窦就没有了主持中馈的人,几年下来,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各怀着各自的心思,加之前些日子又被窦昭分走了一半的财产,那些原本一心一意巴结她的人也有些开始等待观望,这个时候,府里只怕是长了眼睛的人都盯着栖霞院,她要是有丁点的异样,恐怕就会被无限地夸大……不如就着这个说法顺势下了台阶!

王映雪想着,轻轻地“嗯”了一声,正想再教训琼芳两句,有小丫鬟禀道:“高升过来了!”

屋里的人俱是一愣。

王映雪狐疑道:“请他进来!”

高升站在内室的梅花纹槅扇外,声音温和而恭谨地道:“七太太,七爷说,今天太晚了,他就歇在正房,让您也早点歇了,明天卯正去给老太爷请安,辰正三太太会过来,把西府的对牌交给您,让您别迟了。”说完,拱手作揖退了下去。

王映雪张大了嘴巴半晌也没有合拢,随即脸色涨得通红,眼泪也在眼眶里打着转:“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要找借口,何必说时辰太晚?现在才戌初……还歇在了正屋……岂不是让我白白遭人笑话?”

胡嬷嬷也感觉到了窦世英的异样,她迟疑道:“太太,要不要我去看看?”

“不用!”王映雪一咬牙,道,“我亲自去请。”

进门的第一天,窦世英就歇在了别处,她以后在窦家怎么抬得起头来。

胡嬷嬷陪着王映雪匆匆去了正房。

窦世英已换了家常的衣裳,正在画案前写字。

看见王映雪,并不惊讶,而是淡淡地笑着说了声“你来了”。

望着灯光下窦世英英俊的面庞,在路上就想好的那些责问突然间烟消云散了,她有些不安地整了整衣袖,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今天很累了吗?怎么一个人呆在正房里写字?”一面说,一面走了过去,鼻子里闻到了由窦世英身上散发出来的酒意,她笑道,“七爷喝了多少酒?怎么满身的酒气?妾身让人给您送碗醒酒汤来吧?”一面说,一面挽了衣袖要帮他磨墨。

窦世英阻止了她:“我这边有高升服侍,你去歇了吧,明天还有你忙的。”声音比窗外吹进来的晚风还要和煦,人却低下了头,心无旁骛地继续写着他的字。

拒绝的意思这样明显,让王映雪羞红了脸,可她从来不是个等候的人,她思忖半晌,猛地上前侧抱住了窦世英的腰。

“万元……”眼光下,她目光柔得能滴得出水来。

窦世英身子一僵,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笔,温柔,却又十分坚定地将绕着他腰身的手臂一点点地掰开:“映雪,我说过,除了名份,其他的,我都给不了你……你也是知道的……我们相敬如宾不好吗?”

他转身,墨如点漆的眸子静静地凝视着她,表情是如此的认真。

王映雪愕然。

她当然知道……可她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千里相思,怎如暖玉在怀……

窦世英大步走了出去。

窦府的玉簪花已经开了,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他骤然间想起自己和谷秋成亲的时候。

也这样的天气。

玉簪花肆意怒放,在月光下晶莹如玉。

妻子声音清脆地喊“万元”,问他“我漂不漂亮”……

他不记得自己是怎样回答的了,只记得妻子又惊又喜地扑到他的身上,像团火似的在他心上烧了起来……耳边是妻子银铃般的笑声:“他们都说我不害臊,可我就是喜欢你,就是想嫁给你嘛!”娇娇憨憨的声音,透着不庸置疑的欢喜和满足……

花香是如此的浓烈,犹如开到荼尽时的颓败,让人心悸又恐惧。

他拔腿朝外跑去……

轰隆隆一声雷响,雨哗哗地落了下来。

※※※※※

窦昭被身边的动静惊醒,朦朦胧胧中听见祖母吩咐红姑的声音:“……看看马棚里的马驹有没有受惊吓?厨房的窗户有没有关?柴房里的稻草也要捡一捡,免得被雨水溅湿了。”

红姑打着哈欠应喏着,披衣走了出去。

祖母回头,看见在被子里拱来拱去的窦昭,笑着轻轻地拍了拍她:“寿姑不怕,崔姨奶奶在这里呢!”

窦昭反而醒了过来。

她望着屋梁,有片刻的茫然。

外面传来“啪啪啪”的拍门声,响彻院落。

祖母惊愕,住在西厢房的长工刘四海已拿了根闩大门的木棍走到了大门前。

“是谁?”他警惕地问。

“是七爷。”外面的人高声道,“快开门。”

刘四海忙丢下手中的木棍,“吱呀”一声开了大门。

窦世英和高升冒雨走了进来。

“出了什么事?”披衣站在正房门口的祖母顾不得大雨,急匆匆地迎了上去。

“没事,没事。”窦世英的衣裳已经被淋得湿透,仲夏的天气虽然炎热,但夜晚的雨水淋在身上还是很凉,他的嘴唇有点发白,“我来看看寿姑。”

祖母眼底露出深深的怀疑,但她什么也没有问,吩咐婆子烧水,让红姑去隔壁富户朗家借两件换洗的衣裳来。

等父亲收拾干净的时候,雨势更大了,天阴沉沉的,仿佛无法承受重量,随时会坍塌似的。

窦昭坐在炕上,昏昏欲睡,脑袋像钓鱼似地一点一点的。

她对父亲的出现不以为然。

半夜三更的,下着这么大的雨,一不小心就会伤风感冒甚至是暴病而亡,还拖累得你去拜访的人家兵荒马乱地帮你找到换洗的衣裳、安排热水茶点……幼稚、任性,这么不体贴人,哪里像个做父亲的人。

更重要的是,她觉得不管父亲和王映雪有怎样的矛盾,这样如同落荒而逃似地跑了出来,太软弱无能了。

父亲却没有这样的自觉性,他笑着揉着窦昭的脑袋,柔声问她:“你在田庄还住得习惯吗?”

“习惯!”窦昭偏过头去,打掉父亲的手,“大家都待我很好。”

窦世英望了望屋里粗糙简单的陈设,觉得长女有点没心没肺。

他站在炕前沉默良久。

窦昭很想睡觉,父亲不作声,她只好道:“爹爹,您不睡觉吗?”

窦世英没有做声,过了一会,他慢慢坐在了窦昭的身边,沉声问她:“你,还记得你母亲吗?”

窦昭讶然,脸色渐正。

“我还记得你母亲。”他喃喃地道,眼角有水光闪动,“她嫁给我的那一天,手上戴着个祖母绿的戒指,黄金的托,做成海棠花的模样……”

窦昭别过脸去,悲伤慢慢地从心底溢了出来。

※※※※※

父亲天没有亮就走了,窦昭望着雨后澄净如水的天空,有片刻的怔愣。

伤感过后,人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吧!

她回到屋里练字。

赵良璧殷勤地帮她收拾书房。

她对赵良璧道:“我给你取个名字吧?”

赵启璧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自己不用叫狗剩了,担心的是怕窦昭一时兴起,给他取个类似于狗剩的名字……以后改都不能改了!

“‘良璧’如何?”窦昭把他的名字写在纸上,“是美玉的意思。希望你做人像美玉般美好、谦逊。”

赵良璧喜出望外,拿着窦昭写了他名字的那张纸到处显摆。

不过一天的功夫,田庄里的人都知道狗剩叫赵良璧了。

祖母也夸这个名字取得好,还说过几天带她到庙里玩,可惜父亲的假期完了,他来接窦昭回去,并告诉祖母:“您有什么事,可以让人带信给六哥,我在京都的时候,他会照顾您和寿姑的。”

祖母点头,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她一个人在田庄生活了二十几年都没有什么事,她相信她以后有什么事也不会找到窦家去。

窦昭却向父亲提要求:“我能不能把赵良璧带回去?”

父亲问赵良璧是谁?

祖母把他的来历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说赵良璧这个名字是窦昭帮着取的,点了点头:“那就带回去吧!”

就这样,赵良璧提前出现在了窦家。



姊妹们,下午要给亲戚拜年,我尽量争取八点左右更文,如果有困难,十二点钟以前一定会更新的。

O(∩_∩)O~




母亲是个骄傲的人,既然已经答应了让王映雪进门,就不会在进门的时间这种小事上为难王映雪。

待窦昭的“病”好一些了,她请了大伯母和三伯母过来商量王映雪进门的事,窦昭被打发到院子里和小丫鬟们一起玩跳百索。

四个小丫鬟分别叫萱草、茉莉、秋葵、海棠。母亲喜欢妥娘忠厚,给她取名素馨,和从前在母亲身边当差,现在拨到窦昭屋里的玉簪正好一对,是窦昭屋里的大丫鬟。

妥娘很喜欢这个名字,但“妥娘”这个名字对窦昭有着特别的意义,窦昭还是喜欢喊她做“妥娘”,以至于窦昭屋里的丫鬟一会儿喊她做素馨,一会儿喊她做妥娘,因而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好在妥娘不在意,不管是谁喊哪个名字,她都应得欢实。

窦昭并不真的是个两岁的小娃娃,自然对玩百索这样的游戏没什么兴趣。

她想到祖父的书房里寻几本关于描写怪力乱神方面的书看看——世间无奇不有,她猝然回到了小时候,宛若重生,肯定还有人和她一样,她迫切地想从那些裨史杂记中寻找到一鳞半爪。

窦昭让妥娘抱着她去祖父的书房。

妥娘立刻丢下手中的百索,抱着她往鹤寿堂去。

绕过荷塘的时候,她看见俞嬷嬷站在太湖石假山旁和个穿着官绿色潞绸袍子的中年男子在说话。

两人遮遮掩掩,形迹可疑。

窦昭沉思片刻,指着荷塘对妥娘道:“我们去那边!”

妥娘不疑有他,穿过九曲石桥,到了太湖石假山边。

俞嬷嬷和那男子已不见踪影。

窦昭藏着疑惑离开了荷塘,迎面却撞到了大伯母和三伯母。

她下地恭敬地给大伯母和三伯母行礼。

大伯母一把抱起了窦昭:“寿姑越来越招人喜欢了!”

“谁说不是。”三伯母笑着摸了摸窦昭的头,“和七弟妹小时候一模一样。”

两人说着,脸上的笑容渐淡。

“唉!”大伯母可惜地叹了口气,“王映雪的出身摆在那里,她要是这胎生的是男丁,七弟妹再贤淑,恐怕也只能退避三舍了!”

原来她们都知道王映雪怀孕的事了。

窦昭眉角微动。

“这就是命啊!”三伯母的表情也显得有些怅然。

或者是觉得两个长辈当着孩子的面这样唉声叹气有点不合适,大伯母强笑道:“我们这是听书落泪,替古人担忧。七弟妹是平时没遇到什么事,遇到了事,自然就慢慢懂事起来。你看她现在,不是处置得挺好的吗?”

三伯母颔首,亲切地问了妥娘几句话,知道窦昭这是要去看祖父,嘱咐了妥娘几句小心地滑,不要摔跤之类的话,和大伯母出了二门。

窦昭骤然间没有了去鹤寿堂的兴致。她吩咐妥娘:“我们回正屋去。”

妥娘一声不吭地照她的话办事,两人很快回到了正院。

窦昭跑进了内室。

母亲正坐在临窗的热炕上和俞嬷嬷说着话:“……崔姨娘是七爷的生母,二百两银子的聘金,也不算辱没她。至于王家要不要,那是他们的事,送不送,却是我们家的事。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虽然是妾室,可到底也是新人,腊月二十二进门,正好过小年,到了春节,也好到各房去走动走动,认认亲戚。”说着,母亲端起茶盅呷了口茶,继续道,“新房,就设在栖霞院吧……”

“七奶奶!”俞嬷嬷一惊,没等母亲的话说完,失声道,“这怎么能行!栖霞院就在七爷的书房后面……”

母亲做了个打住的手势,道:“他们隔个北直隶都能搅和到一起去,难道放在我眼皮子底下就能清清白白了?”

俞嬷嬷语塞。

“何况我也懒得看他们那副郎情妾意的样子。”母亲喃喃地道,“我放过王映雪,也放过我自己。”

窦昭几乎要为母亲鼓掌。

正是如此。

天下再大,大不过自己。

自己若是都不心疼自己了,别人凭什么要心疼你?

既然不待见王映雪,何必委屈自己佯装贤良!

她也是过了三十岁才明白这个道理。

窦昭低声对妥娘道:“你等会跟着俞嬷嬷,看看她都去了些什么地方?见了些什么人?”

妥娘点头。

窦昭高高兴兴地扑到了母亲的怀里:“娘亲,后院的腊梅开了,我们去赏梅。”

母亲呵呵笑,亲着窦昭的小脸:“娘亲有事,让妥娘陪你去玩吧!”

窦昭只想陪在母亲身边。

母亲也不嫌她麻烦,一面打点着家里的琐事,一面逗着她玩。

父亲突然过来了,不顾满屋服侍的仆妇,献宝似的从怀中掏出一枚赤金镶碧玉的簪子。

“好不好看?”他讨好地望着母亲,“我特意去真定府让人打的。”

簪身金灿灿,簪头绿汪汪,呈水滴状,如美人腮边的一滴泪。

“好看!”母亲笑着将碧玉簪摆弄许久,吩咐俞嬷嬷收起来,“以后给寿姑做嫁妆。”

父亲讪讪然:“这是送给你的……寿姑的,我以后再给她买就是了。”

母亲抿了嘴笑:“你以后给她置办是你的心意,这可是我的心意。”

“我的还不是你的。”父亲小声嘀咕着,欲言又止。

母亲笑道:“你是来问王映雪进门之事的吧?我刚才已经吩咐下去了……”然后把跟俞嬷嬷说的话重新对父亲说了一遍。

父亲“哦”了一声,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又好像有很多话,不知道该怎么说似的。

一时间沉默无语。

半晌,父亲不安地站了起来,喃喃道:“你既然有事,那我先走了。”

母亲笑着站起身来:“那我就不送了。”然后喊了含笑,“送七爷!”坐下来低了头打着算盘。

父亲站了一会,见母亲始终没有抬头,眼神微黯,垂头走了出去。

俞嬷嬷喊了声“七奶奶”。

母亲眼角也没有动一下,道:“眼看着要过年了,只怕请人不易。新房那边的陈设,你还要多费费心,帮着催催外院的几个管事。”

“是!”俞嬷嬷无奈地应声退下。

母亲丢了算盘,笑着抱了窦昭:“走,我们去赏梅去。”

窦昭盈盈地笑。

时间是最好的药,不管多痛的伤口,时候长了,都会慢慢结痂愈合。

娘亲,我会一直陪着您的。

解您的寂寞,抚慰您的伤口。

窦昭望着母亲白玉般的脸庞在心里暗暗发誓,笑嘻嘻地牵着母亲的手,蹦蹦跳跳地去了后院。

※※※※※

晚上,妥娘告诉窦昭:“俞嬷嬷哪里也没有去,见的都是府里的管事和管事娘子。”

那个男子是谁呢?

窦昭咬着手指寻思着。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她的舅母带着她的大表姐赵碧如来给窦家送年节礼了。

“天寒地冻的,”母亲急急地将舅母和大表姐迎进了内室,亲自扶舅母上炕坐了,接过丫鬟手中的热茶恭敬地递给舅母,“让管事跑一趟就是了,您怎么亲自来了!”

舅母三十出头的样子,穿了件遍地金的宝蓝色通袖袄,并插着对赤金镶玉葫芦的簪子,中等个子,身材微腴,皮肤白净,笑起来眉眼弯弯的,非常的和善。

她朝着妥娘怀中的窦昭拍手:“来,到舅母这里坐。”

母亲把窦昭抱到了炕上。

赵碧如则曲膝给母亲行了个福礼。

母亲搂了赵碧如:“大姐儿又长高了几分,都快赶上我了。”

舅母嗔道:“只长个子不长心,有什么用啊!”

赵碧如羞涩地笑。

此时的赵碧如只有十一岁,手长腿长,皮肤胜雪,已隐约可见成年后的绰约多姿。

母亲携她上了炕,大家围着炕桌吃着点心说着话。

“……你大哥已经连续两次春闱落第,这次卯足了劲要金榜提名,连我和他说话他都不理。”舅母笑道,“我在家里无聊,就带了碧如到你这里来串门。”然后道,“你这些日子可好?”

母亲粉饰太平:“和从前一样。每天忙得团团转,也不知道忙了些什么。”

舅母笑而不语,喝了口茶,对赵碧如道:“既来了,就和你表妹去旁边玩去吧!”

赵碧如细细地应“是”,乖巧地下了炕。

母亲微愣。

舅母道:“我有话和你说。”脸上露出几分凝重。

母亲应了声“是”,眼中已可见水光。

窦昭想到荷塘旁的俞嬷嬷和穿官绿色潞绸袍子的男子。

出了内室,她甩开赵碧如的手,一溜烟地朝大门跑去。

大门外,那个穿着官绿色潞绸袍子的男子正和窦家的一个管事说着话,他身后是辆平板马车,马车上装着满满一马车的东西,小厮们正川流不息地将马车上的东西往家里搬。

原来那个人是赵家的管事。

窦昭噔噔噔地跑回了二门,遇到了追她追得满头大汗的赵碧如。

“你,你要干什么?”她捂着肚子喘着粗气,“怎么比兔子跑得还快?”

窦昭想到和她的第一次见面。

她优雅地端着茶盅,温和而不失矜贵地笑望着她:“姑母去世后,父亲和母亲原本想把你接到家里来,和我们姐妹做个伴,可你不愿意,当着窦家的人咬了母亲一口不说,还嚷着‘我不去你们家’,母亲只好悻悻然地回来了……”

她当时觉得赵碧如的话如秋天的团扇,让人说不出来的膈应与不合时宜。

可现在……她却有些不确定了。



没有漏章,不过是跳着写了写,没想到大家会觉得不习惯……⊙﹏⊙b汗……




舅母走后没多久,江南那边传来消息,大伯父窦世样病逝了。

家里立刻乱了套。

大伯母受不了这个打击卧病在床,三伯母主持东窦的中馈。三伯父领了二堂兄窦玉昌去扬州料理大伯父的后事,四堂兄窦荣昌协理六伯父管理家中的庶务,祖父好像也老了十岁似的,每天躺在书房的醉翁椅上发呆。

东、西两窦的气氛都很沉闷。

这些却影响不了窦昭。她还是每天看见什么喜欢的东西就往自己住的屋里拖。窦世英笑她:“不去看妹妹了?”

“王姨娘不喜欢我去看妹妹。”窦昭嘟着嘴,满脸的不以为意,眼中却有小小的伤心。

窦世英心头一跳,没有说什么,只是伸手轻轻地抚了抚窦昭乌黑的头发,低声道:“也好,爹爹告诉你写字。”

窦昭问窦世英:“祖母什么时候来?”

马上要过中秋节了,她希望中秋节的时候能和祖母说上话。

窦世英眉头微蹙,道:“谁告诉你喊崔姨奶奶作‘祖母’的?”

窦昭暗暗叫苦。

祖母应该是在窦晓出生之后才被称“祖母”的,她自懂事起就和祖母生活在一世,记忆中一直称祖母为“祖母”,倒把这茬儿给忘了。

她只好含糊地道:“不喊祖母喊什么?”

“要喊崔姨奶奶!”窦世英耐心地教导女儿,“你大伯父病逝了,大家的心情都不好,今年的中秋节恐怕不会大操大办了,崔姨奶奶可能会留在田庄里过节。”又问她,“你为什么想见崔姨奶奶?”

窦昭道:“她们说崔姨奶奶会种田!”

窦世英大笑起来:“不错,你崔姨奶奶很会伺候庄稼,她的田庄,一直是我们家几个田庄里收益最好的。”说这话的时候,他目光有些茫然。

或许,这就是妾生子的悲哀。

窦昭不再和父亲说这些,拉着父亲去书房里练字。

那年的八月十五,大家只是分食了月饼,比起往年又是赏月又是观灯的,冷清了很多。

丫鬟们都在私底下议论:“这孝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到了九月底,大伯父的棺椁运回了真定县。

窦家披麻戴孝,半个真定县都是白色的。

真定县的县令和六伯父、父亲亲自在城门口迎了大伯父的棺椁,祖父和二太夫人作为长辈没有参加葬礼,治丧之事全由三伯父主持。

窦昭见到了乳名“兰哥儿”的九堂哥窦环昌。

他今年十六岁,瘦弱而苍白,在大伯父灵前颤颤巍巍地答谢吊唁之人,转过身却扑到祖父怀里大哭:“爹爹吐了好多血……”

祖父眼里立刻含满了泪水,揽了他的肩膀轻声安慰他:“好孩子,以后就跟着叔祖父读书。”

窦环昌点头,望着祖父的目光中充满了孺慕之色。

窦昭冷笑。

祖父把父亲教歪了,现在又来祸害大伯父了。

难怪窦环昌考了快二十年的进士也没个影子!

她每天咬紧牙关坚持练三百个大字。

窦环昌却对窦昭非常的友好——家里就他们俩人穿着重孝。

他常把大伯母给他做的好吃的送给窦昭品尝,窦昭对他的态度也渐渐柔和起来。

很快就到了腊月,窦昭的母亲要举行小祥祭礼。

父亲将除服,窦昭还要穿十五个月的孝服。

三伯母上门,和祖父商量给父亲续弦的事。

自从大伯父去世后,大伯母不再是窦家的宗妇,按理应由二伯母主持中馈,但二伯母随二伯父在任上,要打点好了二伯父身边的事才能携子女回乡,家里的事暂由三伯母打理。

祖父问三伯母:“你有没有什么好人家?”

三伯母斟酌道:“大嫂那边有个小堂妹,小时候常来我们家走动,人品、相貌都好,大嫂也有这个意思。再就是城东诸举人家的五小姐和南楼乡陈大人家的孙女,诸小姐性情柔顺,跟着哥哥们读过几年书,诗琴书画都略有涉猎,想必能和七叔叔能说到一块去。陈大人曾做过淞江知府,说亲的这位小姐行三,人我没见过,却素有贤名。其他几家不是家世略差一点,就是出身不太好,是庶出的,我觉得用不着相看。”

祖父点头,对三伯母的办事能力非常的赞赏:“你考虑得很周到。万元是庶出,万万不可再娶庶女。我看就定下诸举人家的小姐吧!大侄媳妇娘家的人,隔得太近了,有时候未必是件好事。陈大人总觉得自己是读书人,行事有些酸儒,这样人家教养出来的小姐多半有些呆板。”

三伯母笑着起身:“那我就跟诸家的人打声招呼。您看您这边派谁去相看为好?”

丁姨奶奶自从在大厅出了丑之后,就称病不出,祖父身边由原来服侍丁姨奶奶的大丫鬟秋芬伺候。

祖父也有些为难起来,想了半天,道:“你帮着拿主意就行了。”

三伯母笑盈盈地走了。

窦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伏在自己的花梨木书案上描红。

这个家里很快就会迎来新主母了,她也得从正房搬出来了。

以后,母亲的气息会在她生活中越来越稀薄。

想到这些,她心里有些惘然。

只是不知道父亲会把她安置到什么地方?

等会回去就让妥娘她们开始收拾东西吧!

西窦现在缺少主持中馈的主母,两家的婚事一旦说定,诸小姐应该会很快就嫁进来。

窦昭放下笔,轻轻地活动着发酸的手腕。

父亲却皱着眉头去了祖父那里。

“我不想续弦。”他目光直直地望着祖父,眉宇间充满了毅然决然的坚持,“我想给谷秋守三年。”

“荒唐!”祖父大怒,“你都几岁了,怎么还不晓事!你可是家中的独子,不想着尽快为窦家开枝散叶,竟然学那些风流浪荡子为妻守制……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祖父气得胡子一撅一撅的,“这件事没得商量!我会尽快让你三嫂和诸家把日子定下来的,你只管等着成亲就行了!”

扒在门缝偷听的窦昭差点跌倒。

明年五月,王行宜就将起复。

王家以后还要在官场上做人,绝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做小妾。

如果父亲在明年五月之前续弦,王家要么会把窦明留在窦家,让王映雪大归;要么会送王映雪三尺白绫,逼王映雪自缢;要么把王映雪送到庵堂,古佛青灯了此残生。

若父亲在明年五月之前没有续弦……

前一世,王行宜一直觉得自己亏欠妻子、子女良多,他富贵后只守着老妻过日子,从不沾染女色,对儿女也都十分的爱护,尽己所能地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特别是王映雪,不仅被未婚夫退亲,而且还抛头露面帮着维系家中的生活,耽搁了自己的婚事,因而对窦明和窦晓比自己的孙子还要宠溺。

她要是料得不错,王行宜肯定会想办法让窦家把王映雪扶正。

那王映雪岂不又成了她的继母!

不行,不行!

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父亲必须赶在明年五月之前续弦。

让王映雪滚蛋!

父亲的态度却无比的坚定:“爹,您要是不怕和诸家撕破脸,你就直管和诸家定日子好了。反正到了那天我是不会出现在礼堂上的,诸小姐嫁过来,我也不会理睬她的。”

“你还反了!”祖父脸色涨得紫红,“啪”地一声将手中的茶盅砸在了地上,“你直管不出现,看诸家的小姐能不能进门!”

“爹爹!”父亲突然跪在了祖父的面前,哽咽道,“我以后什么都听您的,您就答应我这一次吧!我知道我是家中的独子,你年过四旬才得了我,就盼着含饴弄孙、家业有承,你就让我再任性最后一次吧!从今以后,我一定循规蹈矩,好好地读书,考取功名,为窦家光耀门楣,繁衍后嗣。爹,您就答应我这一次吧!”

父亲“咚咚咚”地给祖父磕着头。

那声音,如同敲打在窦昭的心尖,让她心中一窒,有片刻的酸软。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

早不为母亲守,晚不为母亲守,偏偏赶在王行宜即将起复的时候!

上一世你不是没等母亲满百日就迫不及待地娶了王映雪吗?这一世为什么要做好人?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现在她什么都安排好了,父亲却跳了出来!

这算是怎么一回事?

窦昭又急又气。

耳边传来祖父带着几分迟疑的声音:“你已经为她守了一年……也算得上仁至义尽了……”

“爹爹,爹爹,”父亲磕着头,声音更响亮了,“我只求您这一件事,我只求您这一件事!”

窦铎望着儿子乌青的额头,长长地叹了口气:“你要守,就守吧!不过,明年的乡试得给我考过才行……”

“多谢爹爹,多谢爹爹!”父亲满脸的惊喜。

窦昭脸上冰冷冰冷的,一摸,满手是水。

※※※※※

没几日,诸家让人带信给三伯母,说诸家五小姐觉得父亲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愿意等父亲三年。

祖父大喜,亲自从库房挑了几刀玉版纸,两方端砚,一匣子湖笔让管事送给诸举人,并赞三伯母看人看得准。

三伯母抿了嘴笑,问父亲:“这八字是对还是不对?”

父亲没有做声,紧绷的神色却松驰下来。

三伯母带着写了父亲生辰八字的庚帖去了诸家。



O(∩_∩)O~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