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懂得因地制宜。
没有提出任何不切实际,短期之内很难办到的内容。
针对海钢现有情况。
写对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冶炼技术有了。
锻造设备,海钢也有了。
需要使用的各种材料,即便海钢没有,其他兄弟厂家也能找到。
可说是满足了国内自产的全部条件。
孙立业内心比吃了黄连还苦。
不管图纸上的硬度,延展性,防锈性,韧性等数据,能不能达标。
但是一个双低氧技术,就足以将他的脸打肿。
杨伟民面色惨淡。
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样的技术,竟被自己贬低得一钱不值。
迷信权威,看不起普通人的创造突破。
这还是一个专家,该有的品质吗?
想当年。
听说工人们遭遇技术革新失败,杨伟民立刻下车间指导。
一边安慰大家不要放弃,失败是成功之母。
又鼓励大家。
面对困难唉声叹气,驻足不前。
不是夏国人该干的事。
没有勇于尝试,面对失败的勇气。
夏国就搞不出两弹一星,更不可能实现工业化。
一幕幕尘封的往事,浮现在杨伟民脑海。
看着面前的图纸,又看了看自己,日渐软嫩的双手。
“厂长,我以总工程的身份,请求你调配高炉给我们。”
“我要和徐天同志,工人同志们,一块进行试验攻关!!!”
这一刻,杨伟民感觉自己回到了年轻时代。
那个时候。
杨伟民没白天没黑夜,跟工人们下车间,一块讨论技术问题。
几个车间,杨伟民全都去过。
并且还和大家一块劳动,双手磨出了血泡,老茧。
虽然累,每天却什么充实。
“孙立业同志,如果你还抱着你的洋奴思想。”
“你就不再是我们的厂长!!!”
赵大力大声说道:“我将带领工人们,进行自主研究。”
“出什么问题,我赵大力一个人承担。”
“还有我。”
杨伟民语气中带着多年未见的坚毅。
“我们也愿意承担责任。”
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全部站到徐天这边。
连带几个部门的主任,一块跟着表达态度。
不进行技术尝试,永远不知道行不行。
哪怕失败了,大家也是无愧于心。
为了让夏国摆脱被外国卡脖子,予取予求的困境。
大家,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徐天心中说不出的感慨。
未来令外国震掉下巴的夏国奇迹,夏国速度。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更不是谁施舍的。
是一群人,是无数的配套单位。
千千万万无名英雄,一块创造出来的。
火红年代自然有火红年代的精神面貌。
生活条件,国家实力虽然还很落后。
精气神比任何时代,都要富足。
赵大力朗声说道:“同志们,时间紧迫,请大家马上行动起来。”
“高炉的问题我来解决。”
“李主任,你马上返回炼钢车间,让工人师傅们做好准备。”
“钱主任,轧钢车间你来负责,一旦我们这边……”
“老赵,你不用再说了,我们又不是第一天进厂,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众人分别来自高炉车间,轧钢车间,合金车间,压延车间等主要生产部门。
海州钢铁厂是一家拥有上万工人的国有大厂,各配套车间齐备。
“张主任,生产调度科必须全力保证这次的任务,听清楚了吗?”
张主任表情纠结,眼角偷瞧厂长孙立业。
孙立业仿佛老了几十岁。
有气无力地坐在椅子上。
“听清楚了。”
张主任回答道。
“徐天同志,这几天就要麻烦你,住在我们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