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重要资讯

永远不要帮别人来欺负你自己,请立刻松开那双掐住自己的手

文|小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你最会苛责的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工作不顺利,你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太笨?”

和伴侣吵架,你先反思:“是不是我太敏感?”

孩子出点状况,你又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做得还不够好?”

你不是没努力过,你只是——太懂得自责了。

但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内化攻击”。

意思是:当一个人从小被要求“懂事”“乖巧”“体面”,她就学会了把外界的指责内化成自我否定。

于是,她会和自己打起一场看不见的仗。

你每天都在努力生活,却又在内心不停自我鞭挞:

“我是不是不够好?”

“我是不是该更完美一点?”

“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掐喉。

你一边呼吸,一边窒息。

一、从小到大,你都在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

侯佩岑就是这样的女孩。

她几乎是“好女孩”的代名词——

成绩好、形象好、言谈举止得体、温柔知性、笑容可亲。

她是电视台的“甜心主播”,是老师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女儿”。

20岁留学,30岁结婚生子,她的人生几乎没偏离过任何一条社会为女性设定的“黄金轨道”。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

一个永远被期待“温柔、得体、懂事”的女人,她的“好”,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又有多少,是被规训出来的?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假自体”的理论:

当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只有顺从才能被爱”的环境中,她就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版本”的自己,用来取悦他人、换取安全感。

而那个真正有情绪、有欲望、有棱角的“真我”,会被藏得越来越深。

侯佩岑曾说,她从小被教导“要体贴别人”“不要太直接”“不要让人不舒服”。

这种“太懂事”,其实是用压抑自己换来的。

她曾在节目中说过:

“我很会察言观色,甚至能感受到空气的温度变化。”

听上去是共情能力强,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生存策略。

她怕被人讨厌。

怕被说“不够好”。

怕做错事让别人失望。

所以,她活得小心翼翼,温柔得几乎透明。

二、直到她成为妻子和母亲,才慢慢“长回自己”

很多人都以为结婚是“人生定型”,但对侯佩岑来说,婚姻和母职,反而是她重生的起点。

她曾在采访中被问到:“你老公靠什么让你愿意嫁?”

她笑着说:“他能看穿我‘难搞’背后的真实一面——其实我很简单,给我一碗泡面我就很开心。”

那一刻,她不再是“甜心主播”,她只是一个被看见、被理解的女人。

心理学里有个很美的概念叫“安全依恋”。

它指的是——当一个人感受到足够的理解与包容时,她才有勇气放下假面,活出真实的自我。

侯佩岑的丈夫,经济实力不错,但从不碾压她;他愿意配合她,也能理解她母亲的存在;

他不会用“强者逻辑”去教育她,而是给她“柔性的空间”。

在这种关系里,侯佩岑第一次不需要“表演好人”。

于是,她慢慢松开了那双掐住自己的手。

三、真正的幸福,不是“完美”,而是“放过自己”

过去的侯佩岑,是一个“必须完美”的女人。

现在的侯佩岑,是一个“允许不完美”的女人。

这几年她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主持节目、参加综艺、甚至登上《浪姐》的舞台。

那一季,她当上队长,不再是只会微笑的花瓶,而是一个敢于表达情绪、展示幽默和脆弱的女人。

她说:“我以前太害怕出错,现在我学会了笑着承认——是的,我不完美。”

这种改变,是心理上的“自我整合”。

它意味着:你不再区分“那个懂事的你”和“那个任性的你”,而是拥抱她们两个,让她们都存在。

这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真正的接纳”。

四、请你别再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当别人对你不好,你不是反击,而是反思——是不是我太矫情?是不是我要求太多?

你总是替别人开脱:“他不是故意的”“她可能也很辛苦”。

但你从来没替自己说过一句公道话。

这就是所谓的“共谋性自责”——你和世界一起,欺负了那个最柔软的自己。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自我接纳,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意思是:你越能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你的怯懦、你的笨拙、你的小情绪——你就越能拥有平静和力量。

侯佩岑就是这样,从“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变成了“自己心里的自由人”。

她不再刻意隐藏自己的脆弱,也不再强行证明自己多成功。

她可以在镜头前自我调侃:

“大家好,我是侯佩岑,1米64,做过新闻主播,现在在线找工作。”

她可以坦然承认:

“我过去被社会规训着结婚生子,现在才明白幸福不止一条路。”

她没有否认过去的自己,也没有抹掉“乖”的那一部分。

她只是终于明白——懂事不等于幸福,取悦别人也不是爱自己。

五、别让“完美”成了你爱的牢笼

很多女性一生都在被“完美”绑架。

我们被教育要当“贤妻良母”“气质女神”“职场强人”。

可你有注意到吗?

这些词的背后,全都是“他人视角”——

你要“贤”,是因为别人需要安宁;

你要“良”,是为了照顾家庭;

你要“气质”,是为了不冒犯别人;

你要“强”,是为了让人佩服。

那你呢?

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

侯佩岑说过一句很真诚的话:

“我上初中就该上高中,上完高中就该念大学,这种按部就班没什么不好。只是现在我知道,这世界也允许不同的节奏。”

她没有反叛传统,她只是学会了——在顺从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

这是一种“成熟型自由”:不是反抗,而是选择;不是极端,而是觉知。

心理学上,这叫“自主性成长”。

当一个人能基于自我意愿,而非外界期待去行动时,她才真正进入了“内在自由”的阶段。

六、真正的接纳,是松开那双掐住自己的手

人到中年,侯佩岑很少再谈家庭。

不是她不幸福,而是她不再需要向谁证明幸福。

她知道,幸福不是标签,不是照片,不是人设。

而是你在面对镜子时,能心平气和地对自己说:

“我喜欢现在的我。”

你看,这才是成熟女人的底气。

不是永远温柔,而是学会有界限;不是永远懂事,而是学会不取悦;不是永远完美,而是学会松手。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自我慈悲”:当你能温柔地对待自己的痛苦,而不是批判它,你就能从内心获得疗愈的力量。

所以请记住:

当别人苛刻时,你不需要也跟着苛刻;

当别人否定你,你不需要也跟着否定;

当别人不理解你,你更不该先放弃理解自己。

七、梅娘说:请停止与自己打架,你已经够好了

我们的一生,也许都要花很长时间,去和“自己和解”。

小时候,你为了得到爱学会乖;

长大后,你为了不失去爱学会忍;

但到某个年纪,你终于明白——

那个被你压抑的“自己”,其实早就渴望被抱一抱。

侯佩岑花了40年,才学会对自己说一句:“没关系。”

你呢?

如果你也总是焦虑、怀疑、害怕被讨厌,请从今天开始,练习不再与自己为敌。

你不需要永远是光。你可以偶尔做个影子。

真正的成长,不是变得更完美,而是敢于在不完美中,仍然温柔地爱自己。

请停止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请松开那双掐住自己的手。因为你,已经很好了。

发布于:江苏